一直以来,漳州有着令人羡慕的温泉资源,温泉分布点多面广密度大,而且温度高、流量大,在漳州,只要往地下挖掘十几米甚至几米,就有温泉喷薄而出,而在北京 、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通常需要七八十米才能取得。尽管如此,这么多年来,漳州对温泉的开发利用仍然比较原始和落后,漳州温泉经济只是“缓慢前行”。
“长期以来,初级、粗放、无序、技术含量低的开发利用,直接导致漳州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保护和管理不力。”对于这个问题,专家的回答一针见血。
开发原始
其实,早在明清以前,漳州人民就已经对温泉的存在及其作用有所认识。据明清漳州府志记载:“温泉在郡南厢城址下,其源通西溪,温暖可灌,沐浴提神,浸泡治皮肤痒症奇效。”但是数百年来,漳州温泉的开发利用大多停留在用于当地群众的洗澡、沐浴等原始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位于农场的部分温泉应用于养殖鳖、鳗鱼、罗非鱼及虾的育苗,曾盛极一时,后来因为市场不景气而逐渐削弱。市区的温泉也曾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如芗城一些医疗单位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应用温泉治病健身。此外,漳州还曾经成立地热开发公司,利用温泉烘干食品、蚊香等,后来停办。
缺乏规划
“主要由于过去对温泉的开发利用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规划,各县(市、区)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并且没有自己的思路,而是跟风发展,东敲一榔头,西敲一榔头,这样当然没法形成气候。”市政协常委、国家地质项目技术质量监督评审专家、高级工程师陈顺贵介绍:“国际上温泉的开发利用已经历了3代技术。第1代技术就是把温泉找出来直接利用,漳州现在就处于这个水平。”他不无遗憾地说,温泉经济是以温泉的开发利用拉动旅游消费、促进能源节约,进而推动相关产业整体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漳州温泉数量多、流量大、温度高、质量好,可开发利用于温泉旅游业、康复医疗卫生事业、农业及水产养殖业、工业以及供暖、制冷等领域,完全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温泉产业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而“漳州温泉”,也能够作为一张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具备高社会效益和高环境效益的城市生态名片,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
“现在正是发展温泉经济的大好时机。”陈顺贵说。自2002年国家颁布“中国温泉之乡”的命名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后,全国拥有温泉资源的地区、城市都积极创建、申报温泉之乡。目前,北京的小汤山、广东的恩平市等地区已经获得了“中国温泉之乡”或“中国温泉城”的称号,同时,加大温泉资源开发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漳州拥有1300多年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泡汤”(或称“澡堂子文化”)历史悠久,温泉医疗历史也已近半个世纪,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申报“中国温泉之乡”,将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漳州温泉文化,推动漳州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漳州申报的优势在于前期情况摸得比较清楚。中国矿业联合会规定申报‘温泉之乡’必须满足九个条件,评审标准包括资源条件(30分)、开发利用技术水平(25分)、开发利用效益(20分)、管理与保护情况(20分)、地热、温泉景观(5分)五大项,其中资源条件最为重要。目前,漳州已对几个主要温泉进行勘查评价,基本摸清水质、水量和水温。接下来只要作进一步的勘查工作,即可基本摸清地热资源家底,符合申报条件。”陈顺贵激动地说,“要是能够申报成功,无疑能推动我市温泉资源更好的开发利用。”
漳州温泉资源概况
漳州地处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属中国东南沿海温泉密集区,温泉资源十分丰富。相比其他沿海城市,漳州温泉具有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分布密。全市除东山县外,其余七县一市二区都有温泉出露,目前共发现54处,分布密度位居我国前列。二是温度高。水温高于50℃的有35处,最高达121.5℃。三是流量大。流量大于2升/秒(约为173吨/日)的有28处,最大为87.84升/秒(约为7590吨/日)。四是水化学类型多样化。按水质类型划分:氯化物泉11处,硫酸盐泉1处,重碳酸盐泉14处,复合型泉28处。经过地质勘察探明储量,据估算全市温泉可采量达50000吨/日以上。位于市区的漳州地热田规模最大,分布面积7.9平方公里,允许开采量13000吨/日,水量和水温均属我国东南沿海之首。
漳州温泉的出露景观及所处地理位置的地貌景观类型众多、丰富多彩,既有出露于滨海地带的温泉,也有出露在山间盆地、河谷山地的温泉,也有位于市区的温泉,周边风景秀丽,配套旅游景点众多,绝大多数适合发展温泉旅游业。如漳浦的盘陀镇雀埔温泉的串珠状温泉,陈岱镇的院前海滨温泉,南靖县的汤坑温泉等,均可以开发温泉旅游业。可以说,温泉旅游业是漳州市温泉极具开发前景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