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济宁旅行社 济宁旅游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侠盗飞车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掼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word
照片恢复 炸金花
红警之家 掼蛋游戏下载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旅游界 > 国内旅游 > 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时间:2011-03-26 09:28来源:中国网 www.yunhepan.com

人类迈向深空的步履越来越轻快了。航天大国都凝聚最尖端的科研力量,积极开展深空探测。2月18日,在多国参与的“火星-500”国际大型试验项目中,我国志愿者王跃进行了1小时的“火星漫步”。尽管这只是一次模拟的载人火星探测试验,但仍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太空中建太阳能发电站?在火星上定居?这些似乎都还遥远。事实上,由航天技术所催生的“太空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

  留心观察,我们生活中早已享用着航天科技的成果。世界上第一台烟雾报警器的研制,原是为了检测太空站里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而今这一发明挽救了无数普通人的生命;ICU(重症监护室)源自“阿波罗”载人登月的成就,当时为模拟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训练,用来监测航天员的血压、心跳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实验室,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ICU;人们常吃的方便面调料包里的干菜,其雏形是最早的航天食品;弹性内底的运动鞋,其材质源于一种使宇航员在火箭腾空时更为舒适的软垫。此外,还有育婴箱、心脏起搏器、保暖内衣等等。总之,太空活动为人类带来了诸多可以共享的成果。

  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太空经济”时代到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人类从更多地关注航天技术本身的进步,转向更加注重其应用。

  据测算,各国政府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为1∶7至1∶14,显示出航天产业的巨大辐射效应。事实上,航天技术以其覆盖面广、带动性极强的特点,应用范围几乎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但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而且催生了太空工业、太空农业、太空资源利用、太空能源、太空旅游等诸多新兴产业,使太空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太空农业蕴藏着极大的商机。人类至今已经对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棉花、西瓜等数十类作物的400多个品种进行太空育种,研究表明,太空育出的水稻、小麦种子,不仅生长期缩短,而且产量更高、营养更好。

  太空工业也显示出巨大的产业前景。太空是获取工业新材料、新生物制品的理想基地,它有着微重力、超洁净、深冷、辐射性强等特殊环境,可以制造出在纯度、强度、寿命上有极高品质的工业产品。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

  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成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有“超黄金”之称的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高达300万吨,只要核聚变技术发展成熟,100吨氦3提供的能源就够全世界用一年。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大规模开采氦3,对人类来讲已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太空旅游同样不再是梦想。体会太空中与地球迥异的衣、食、住、行,在太空观景,欣赏太空中的日出日落……这些虽然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体验,但随着更多公司的参与、相关费用的逐步下降,相信妙趣横生的太空旅游能够形成可观的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

  我国是航天大国,多年来航天科技的深厚积累为发展“太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还不是航天产业大国,离“太空经济”所要求的产业化程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统计,中国航天产业的经济收入占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的比例,目前仅为3%左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嫦娥一号”总指挥栾恩杰院士日前表示,中国的航天科技成果不能满足于发射成功,凯歌要奏在应用上。

  我国航天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虽然起步较晚,但一些成果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而应用正是产业化的前端。比如,在应用卫星方面,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导向系统“北斗”2012年就可以完成亚洲区域导向,2020年左右有望做到全球覆盖,届时我国将拥有自己独立的全球卫星导向系统,为航船和飞机、野外工作者和迷路的人提供导向服务。航天育种方面,我国自1987年首次进行农作物种子的太空搭载试验之后,迄今为止,已先后20余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和微生物菌种,获得了大量新性状品种,并大规模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如航椒4号已成为制干辣椒的主栽品种,增产增收达30%以上。

  如何加速推进航天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步伐?航天技术本身提供的只是基础设施,如卫星定位系统,带来经济效益的并不是航天技术,而是通信技术。航天技术的产业化,实际上是在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强面向市场的技术转化,将相关成熟技术引入企业,使广大企业成为技术转化的主体,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另一方面,还应尽快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的协同推进机制,让航天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二五”时期,空间科学已经被确定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天的中国正张开双臂,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上一篇:无锡2名遭核辐射日本旅客已离开医院
    下一篇:古镇甪直 看多情男女的意外传奇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旅游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