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八条:推进发展机制创新、培养引进川剧人才、支持创作鼓励夺奖、推动川剧欣赏普及、促进川剧传承传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发展协调机制等
●培养人才:成都首个“川剧少年班”即将于明年9月开课,众多艺术家将手把手教学,传承艺术精髓和代表剧目
11月6日,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与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川剧发展的意见(试行)》,从八个方面制定政策,促进成都市川剧发展。这个文件被业界亲切地称为“川剧八条”。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爰飞介绍:“这八条意见从政策扶植、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创作展演、传承传播等方面对川剧进行系统扶持,意在聚合各界力量,打造一条培养川剧人才、剧目、市场的完整链条。”
金牌旦角、两度摘得梅花奖的陈巧茹认为,“川剧八条”的最大亮点就是人才鼓励和重视新人培养。记者了解到,成都首个“川剧少年班”即将于明年9月开课,并且将灵活运用“团带班”的模式,彻底让川剧走出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同时,尝试全新运营模式的旅游剧《川剧秀》也为川剧推广注入一剂“强心针”。
新思路
振兴川剧走进大众
推广营销
振兴川剧不是一个新话题,长期以来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不少相关举措,而对于此次“川剧八条”的出台,王爰飞解释,过去振兴川剧出台的扶持举措,往往是针对某一具体项目,比如一台大戏或者一个活动,采取的方式也基本上是政府拿出一笔财政资金,来支持这个项目的运作。这样的方式的确也促使了一些经典剧目保留下来,也创作了一些新的剧目。不过,这样的扶持举措没有从整体上解决川剧振兴的问题。
此次“川剧八条”则突破了以往政策的局限,不仅有针对性地对川剧振兴面临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思路,而且还从机制体制上予以指导,对川剧如何走进大众,如何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进行推广营销,也有了明确的意见。
王爰飞表示,“川剧八条”是成都首次出台的全面系统扶持振兴川剧的政策,将对振兴和发展川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亮点
培养人才艺术家
手把手教学
川剧八条包括:推进发展机制创新、培养引进川剧人才、支持创作鼓励夺奖、推动川剧欣赏普及、促进川剧传承传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发展协调机制等。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人才鼓励和重视新人培养”。陈巧茹透露,现阶段的川剧演员多是1979年学艺的老演员,如今“断层”情势严峻,培养引进川剧人才十分必要。
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川剧后
备人才?成都市川剧院与成都文化艺术学校,一个拥有最优秀的川剧人才,一个拥有学习成长的优良土壤,于是,“团带班”的模式应运而生。“就是学校开办‘川剧少年班’,由川剧院的资深演职人员来授课。招生方式和细则现在还在报备,明年9月1日正式开课。”成都文化艺术学校校长钟刚毅表示,以前学费、出路,都是很多人学川剧的顾虑,现在这一切都已迎刃而解:“首先,学员入学后,学杂费、吃住全免,毕业后川剧院择优录取的同时,还能推荐报考更高学府的戏曲表演专业。”
据了解,陈巧茹、王玉梅、由晓艇、蓝光临、刘芸等艺术家会手把手进行教学,传承艺术精髓和代表剧目。
新模式
社会参与川剧融入杂技魔术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陈巧茹特别留意“川剧八条”中的这句话,她说:“在我的印象里,这是政府第一次正式发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川剧传承。”陈巧茹坦言,川剧除了传承,创新也很重要,如最近推出的《川剧秀》就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这部由成都市川剧院与德阳杂技团共同打造的《川剧秀》,以川剧为核心元素,创新性融入杂技、舞蹈、魔术、手影等其他艺术形式。10月底一经推出,立即赢得一片叫好。
这台剧目从上马之初就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进行运作,由成都市川剧院与德阳杂技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三庆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剧目打造与运营。“我们有优秀的演出资源,但是缺乏走市场的经验。”成都市川剧院党委书记雷音坦言,这是促成国有资源牵手社会资源的原因。“公演14天,接待中外游客近6000人。”
新核心
走进生活悦来茶园搭建桥梁
“川剧八条”中,十分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创作,开展普及和营销,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据了解,为充分落实“川剧八条”,市文化局将以市川剧院为底积聚力量,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在标杆作品创作、市场开拓和走进校园三方面发力。据介绍,深受戏迷青睐的“戏窝子”——悦来茶园,将成为川剧与戏迷沟通的重要桥梁,每周都将举行普及性演出和交流。
成都三庆会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周小衡表示,在随后的运作中,公司将以《川剧秀》为核心,在锦江剧场一带打造“川剧文化体验区”——以百年历史的锦江剧场、悦来茶馆为平台,对川剧博物馆进行扩展,同时结合周围“盘飧市”等成都名小吃,依托相邻的春熙路,聚合成一条涵盖吃、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元素的川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