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天鹅湖畔的安徽博物院新馆,是安徽省又一标志性文化设施。“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美感巧妙结合。“外观很有特色,四周环境好,安静祥和,听说里面都是宝贝,我特意来欣赏。”近日,前来参观的市民郭美珺这样表示。
展陈理念与展陈方式的创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码头的动态图前,一些观众驻足停留。用三维手段和手工艺制品组合而成的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码头复原图景,再现了当年隋唐大运河的繁华景象,沿街叫卖的小贩、洗衣服的妇女、用力撑船的船夫……仿佛穿越时空。安徽博物院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展示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其中,突破传统展陈方式,运用高科技手段,制造观赏效果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古徽州展厅里的“胡氏宗祠”也是通过三维手段制作而成。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情景剧《渔梁坝的早晨》,讲述徽商诚信经营的故事,剧中人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汉画像石上静态的人物、战车,借助动漫元素缓缓移动。博物院陈列部的有关人士说,科技与文博结合是博物展览陈列发展的方向,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改变以往博物馆静态展示、单向传播的方法,让历史鲜活,让故事生动起来了,对普及安徽历史文化知识有极大帮助,同时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惠民乐民的理念体现在细节上
上午10点钟,陆续前来的观众让一楼大厅变得熙熙攘攘。咨询台前,免费提供的宣传折页制作精美,是观众参观的最佳引导图。除中文外,还有英语、韩语、日语三个版本,为国际友人提供方便。针对散客,新馆准备了语音导览器租赁服务,戴上耳机,点对点地讲解,让参观更自由便捷。多媒体放映厅虚位以待,将放映历史文化影片,为走累的观众提供了一个歇脚的好去处。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各类惠民活动也陆续开展。 12月9日,安徽博物院将联手相关机构组织一场公益活动,邀请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来安徽博物院参观,向孩子们普及文博知识。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门纳客前夕,博物院走进省内知名高校,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明年,博物院将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能够完成引导服务乃至讲解服务,满足大家参与文博事业的心愿。中科大近日也与安徽博物院联手开办“科大研究生流动课堂”,并表示将常态化“开课”,为高校师生在新馆区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安徽博物院新馆区集中展示的文物有2000多件,9件“镇馆之宝”更是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为此,博物院宣教部表示明年将重点推出“八大镇馆之宝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系列活动。相信,精致的展览、生动的讲解,会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历史文化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