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巴东县清太坪的高山上,山路冰凌。操福善甚至看得见那口新挖的塘堰,然而,车开始翻滚……他倒在人生最后一个岗位上——原本几个月后,他就该退休了。
新一轮“三万”活动启动,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操福善第一个报名。从奔赴鄂西山区一线到最后离开,仅仅27天。
27天里,他带领的“三万”工作队常驻鄂西小镇,在驻点村兴修小水利9处,整修两口容量1000立方米的塘堰,11天完成倒坐坑塘堰整修主体工程,1天半挖好朝阳坪历史上第一口塘堰。
他走访了双树坪村每家每户。他说,“三万”活动,就是要给百姓做最实在的事,干部下来,就是要给群众温暖和信心。
操福善,以生命诠释了公仆最本质的定义。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三万”活动现场会上称赞,操福善的精神“可歌可泣”。
群众是亲人
丢下锄头直奔农家
去年12月16日傍晚,操福善从塘堰勘测现场来到双树坪村82岁的陈春菊家。他把老人的外孙大青轻轻拉到身边,比划起脚的大小,“你的脚码子和我差不多呀。”他注意到,大青的脚丫子露在棉鞋外。
大青有些智力障碍。7岁那年,母亲改嫁,他与年迈多病的外婆相依为命,一过就是21年。
大山人家的清贫深深刺痛了操福善的心。两天后,他又来了。“快把鞋换上!”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大青试买来的新鞋。
这样的入户帮扶,是他进山后的日常工作。
村支书谭永甲清楚地记得,那天,操福善看望完陈大娘,又去了另一名村民陈千山家。
陈千山的家境同样困难,妻子常年患病,大女儿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还有一对双胞胎在上学。夫妻商量准备养蜈蚣。
在火盆边,操福善和一家人促膝交谈,商讨如何发展好蜈蚣养殖业,建立稳定的经济来源。
“他整个白天都在工地上挖塘,丢下锄头就来我家,一直聊到深夜。”陈千山深情回忆。
去年12月7日,操福善带工作组第一次到清太坪,镇政府安排食堂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操福善专门打电话强调,饭越简单越好,荤菜全部取消。
镇上说不用交伙食费,操福善坚决不答应,他叮嘱下属,我们是来为山民办实事的,决不能给人家添负担。镇上跟工作组落脚的小旅馆老板交代,费用按第一轮“三万”活动的标准结算,操福善也不答应:“物价都涨了,不能亏欠人家。”
挖塘是职责
放下行李直奔工地
去年12月7日,操福善带领工作组来到清太坪镇。放下行李,他们就去白沙坪村,连续查看和测算了六口废弃塘。去六组的塘堰,得走300多米狭窄山路,有时需要手脚并用,但年近六旬的操福善,一路爬了上去。
整修威沙淌塘堰时,扩建占地的五户村民有三户不在家。3天过去,征地还没落实,操福善心急如焚,血压骤升。当晚,他吃过降压药,召集县水务局和清太坪镇相关工作人员开会商量。
其实,这个塘堰并不在援建的12口塘堰范围内,但操福善坚持要整修,因为它关系着92户百姓饮水。
开工那天,小山村仿佛过年一般,家家户户买来烟花爆竹庆祝。11天后,白沙坪村首个当家塘堰主体工程完工,储水能力增加一倍。
双树坪村的朝阳坪只有一个上百年的数平方米小水坑,数代人都靠它艰难生存。操福善与村里反复磋商,决定以老坑为水源,新建一口容量为600立方米的蓄水塘。他第二天就制定出工程实施的详细方案,第三天水塘正式动工,他带着组员和村民一道砍烟秆、挖淤泥,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第四天,水塘主体工程完工。
生死置度外
作好部署冒雪前行
元旦小长假,都以为操福善会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可他放不下。
1月2日,他就赶往巴东,准备第二天去双树坪村工地查看进度。
当晚一夜大雪。次日清晨,蜿蜒的山路都结了厚厚的冰。村支书谭永甲急发短信劝阻:“路面结冰,车辆不便通行,请别进村!”
然而,谭永甲收到的短信回复是:“操巡视员意见,工作组按计划于上午11点左右到工地查看。”
操福善是在白沙坪看完工地后去双树坪的。之后,他走访了贫困户张宏喜家。
动身时,操福善说年轻人需要爱护,逼着队员肖良成和张晋熙回住地休息,自己和司机及队员童建新赶往双树坪。
再转两个弯就进村了,意外就在此时发生:车轮打滑,越野车撞上路边一根电线杆后,翻下落差80多米的陡坡。
这里,距离操福善要查看的朝阳坪塘堰工地,仅有900米……
巨大声响惊动了村民。陈千山和村民陈祥楚同时冲出家门。在工地守望的谭永甲等人,也撒腿往出事地点赶。
大家争先恐后地想把操福善早些救起。在得到医生不要随意搬动的指令后,为了保持操福善的体温,陈祥楚脱下外套和毛衣,盖在他身上,自己穿着单衣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守候;腿脚不便的村民谭永珍,叫儿子带着茶水去救人……
操福善曾自豪地说,当年部队在新洲老家征兵,他正在村里挖塘,村干部一喊,他扔下锄头就去报名,一去16年。或许是巧合,操福善退休前的最后一件大事也是挖塘,只是这一次,一去成永别。
操福善,真正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