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再献新著《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3月3日,发行仪式暨东夷骨刻文破译研究座谈会在济南舜耕山庄举行。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长王宗廉,考古学家、骨刻文发现者、骨刻文学科创始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等领导和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领导、学者对丁再献取得的东夷文化研究和骨刻文破译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摩擦学最高成就奖和国际摩擦学领域最高奖获得者、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薛群基院士;著名史前文化学者、考古学家、民族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宋兆麟研究员向丁再献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丁再献从事旅游工作30多年,工作之余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山水平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以旅游为题材的格律诗词、书法、摄影专著,兼具山东导游书籍功能;《旅游礼仪》是一部全方位论述旅游礼仪的专著,被专家誉为中国第一部旅游礼仪实战大全,对旅游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旅游小百科》囊括了旅游方方面面,不仅是我国旅游行业第一部旅游科学普及专著,也是第一部旅游百科全书。
《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一书体系规模宏巨,共分十九章,93节,约90万字,论述严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作者依据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遗存、考古的成果和史籍的记载,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了有理有据、有力有凭的论证,涵盖了文明起点、文化始祖、文化融合、和谐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影响、军事兵学、文学艺术、教育传承、医学科技、礼仪旅游、经史宗教、文字释读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东夷文化的重要遗存——骨刻文的系统破译和解读方面更是独具创新、史无前例,为殷商甲骨文已释字和未释字的进一步解释和修正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新佐证,堪称一部划时代的文化巨著和东夷文化的百科全书,尤其是作者钻研殚虑之深,穷尽探寻之功,精心谋篇布局,殊为艰苦难得。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和东夷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巨大影响和卓越贡献,并由此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趋势带来的深刻思考,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和文化价值观的终极精神引领作用。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源头的的力作,对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追溯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被专家称为“不可缺少的引领者和导航仪”。 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发现和命名的骨刻文,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最近丁再献从刘教授已收集到的130件骨刻中破译了200多个字,并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成文。为使读者更加直观,每字均附有骨刻原图。一些甲骨文中未被破译、一些解释有误或欠准确的文字在丁再献的《骨刻文释读》一章中一一解读。媒体相继报道了部分有关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破译研究以后,广受世人关注,并被诸多学者肯定和社会认可。正因为丁再献东夷文化研究和破译骨刻文的重要成果,而被称为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中国骨刻文字破译第一人。
丁再献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受教于孙轶青、蒋维崧、魏启后诸先生,专著《山水平仄》被专家称为诗、书、摄影三绝。其书法艺术追求“二王”、“米芾”,多临名帖,喜修汉隶,尤擅行草,创造出了代表自己严谨而潇洒豪放特点的艺术风格。其诸多书法作品被中外友人收藏,并被收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的《当代中国书法名人辞典》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编的《当代山东书法家辞典》。独家创立的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自成一派,高古、典雅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东夷民族创造文字的智慧和文化领先地位,为此被称为“中国骨刻文书法艺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