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农业厅成立了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省农业区划办。昨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为切实做好泉州市休闲农业指导工作,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农业局相应成立了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据介绍,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迅速发展,泉州市休闲农业已形成采摘果园等10种模式,年利润总额近亿元。
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收入
“尽管阴雨连绵,每个周末销售农副产品仍有几百元收入。”南安市向阳乡林先生难掩心中的喜悦。近期,向阳乡百亩油菜花基地每天吸引许多人赏花。家住基地附近,林先生经常到这里贩卖农副产品。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他采摘了一批青菜、菇和笋等,卖了好价钱。
“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陈德利主任介绍,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陈主任称,目前,泉州市休闲农业和乡村休闲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采摘果园、市民农园、森林公园、休闲渔村、休闲农庄、度假山庄、农家乐休闲村、古村聚落、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乡村特色工业休闲游等10种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市已有大小规模和接待能力的各类休闲农业点近70个,年接待游客315.78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96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70亿元,年利润总额0.79亿元,资产总额达7.53亿元。
1∶5带动产业链就业机会
“带动全市休闲农业,特别是休闲农业集中村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功能拓展,泉州市将适时开展休闲乡村示范点推荐活动。”陈德利告诉记者,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发展休闲农业大大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举措。”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左右,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并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增收。而泉州市上规模的近70个休闲点中,从业人员730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6844人,带动农户数12516人。
“泉州市休闲农业和乡村休闲产业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强劲。”陈德利表示,我省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今后,泉州将通过多元化发展,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综合体等休闲农业产业集聚中心区,建成“滨海休闲之都”。(林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