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媒体负责人走进北川巴拿恰。
4月11日上午,参加全国网络媒体负责人四川地震灾区学习考察活动的60余名网络媒体负责人走进新北川县城巴拿恰商业街,感受羌族文化及商业氛围。
巴拿恰就像是一尊活着的羌文化雕塑顷刻间展现在你的面前。建设者们用创新思维把古风遗韵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使早5000多年的羌族民居建筑风格焕发出新的光彩。
“巴拿恰”在羌族的语言中是集市和市场的意思。牌坊后的“巴拿恰”,全长500多米,占地7.5公顷,每一处墙身、檐角、女儿墙顶、门窗、洞口、屋面都充溢着羌族文化气息。沿街小店里,颇具民族特色的羌绣、小饰品、特色小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观光游人。
此行的不少网络媒体负责人还是首次近距离接触羌族文化,神秘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全国网络媒体负责人参观羌绣作品。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参观羌绣。
首次来北川新县城的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对眼前独具羌文化符号的巴拿恰深深吸引。看到羌族文化带来的巨大旅游商机,官总说,“羌族文化如此富有特色,很高兴看到北川在灾后重建中将这一民族瑰宝保留并为当地群众带来持续发展的后劲。”
走进最具羌族元素的“羌族生活文化馆”,馆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羌绣成品。既有气势宏大的挂毯、屏风,也有头帕、围腰、飘带、鞋面袜底等日用佩饰,或娟秀明丽,或粗犷豪放。网络媒体负责人发看着各种色彩艳丽的羌绣成品,爱不释手。
在羌绣展示区,十余位秀娘熟练地运用着扎、挑、勾、别羌绣手法,一针一线中,面前的羌绣逐渐成型。当得知一幅羌绣作品能买到上百万时,第一视频网副总编辑王萌说,“民族文化与现代商品完美结合,增加了既增加了商品的价值,又传播了民族文化,这体现了羌族人民的智慧。”
秀娘正在展示羌绣。
据羌绣文化生活馆总经理、四川省民间艺术(刺绣工艺)大师张桂熙介绍说,“目前我们绣园采用‘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86名专职秀娘负责研发产品,带动当地500余农户。我们先后开发出了羌绣服饰、羌绣工艺品、礼品、旅游饰品四大类产品。”张桂熙说,开业近一年时间,羌绣馆销售额约1200余万元,出口产值5000余万元。一条以羌绣为主线的产业链在北川已经形成。
听完张桂熙的介绍,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感叹地说,“变文化资源为产业优势,北川的羌族人民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载体创造出如此大的财富。羌绣不但传播了民族文化,还为当地羌族人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羌族人民用羌绣‘绣’出了一个产业神话。”
据张桂熙透露,目前羌族生活文化馆已着手在北川新县城建一个占地248亩的羌绣文化产业园,打造集中国刺绣文化博物馆群落、羌绣文化研发中心、创意设计、艺术技能培训、开放式可观式加工区、会展中心及艺术家村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民族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又盘活了民族文化产业,一个良性互动的旅游、文化、产业圈正在北川巴拿恰逐渐形成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