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科考志愿者项目近期面向公众招募志愿者,与国内顶尖科学家一起为我们的世界带来积极变化。
2010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创建了科考志愿者项目。该项目通过社会公众资助并参与具有长远生态意义的自然科学研究,令志愿者在与科学家一起野外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专业培训和科研体验,并能将其经历带回到生活中影响更多的人。这种野外研究与生态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开创了中国公众以志愿者身份支持自然科学研究的崭新局面。
近期招募志愿者的两个项目为,报名请登录中国国家地理网
全球1/3的白鹤在这里驻足——沈阳獾子洞白鹤研究
http://club.dili360.com/jlbcx/2011/0302785.shtml
从澳洲到北极 最让人感动的鸟类迁徙
http://club.dili360.com/jlbcx/2011/0302786.shtml
白鹤项目简介
白鹤被列为世界极危物种,全球仅存3000余只,其中98%的白鹤迁徙到中国越冬。
每年春天,白鹤都会从鄱阳湖起飞,跨越5000余公里,最终飞到西伯利亚东北部繁衍后代。
|
|
全球超过1/3的白鹤在獾子洞湿地停歇 |
位于沈阳郊外的獾子洞湿地2005年被发现是白鹤中停地,每年的3月和10月下旬,全球1/3的白鹤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最多时这里曾聚集了1600余只。这些在别处罕见的珍稀白鹤将在这里补充体力后继续迁徙北上。因此,獾子洞湿地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白鹤迁徙中停地,也是研究迁徙期白鹤习性与湿地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白鹤影响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在白鹤科研团队和当地居民长期积极有效的保护下,有越来越多的白鹤选择通过这里迁飞,同时志愿者能够在白鹤短暂的停留期内对它们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这是非常激动人心也是十分难得的研究机会!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志愿者项目将与支持白鹤研究保护的科研团队一起,计划连续5年,面向公众分批招募共计约200名志愿者,在沈阳獾子洞湿地对白鹤的迁飞行为、食性和迁徙地的生态进行追踪记录,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数据。
红腹滨鹬项目简介
|
|
红腹滨鹬的万里迁徙之路
每年4月,红腹滨鹬从澳大利亚越冬地起飞,开始它们单程长达10000公里的迁徙。
最初短短5—6天,体重仅140克的红腹滨鹬不停歇也不进食,飞行距离近全程的2/3,到达中国的渤海湾。长距离的快速飞行消耗掉它们约三分之一的体重,此时距离红腹滨鹬的目的地——北极繁殖地还有约4000公里,若不能及时获得充分的食物补给,它们也许将无法完成漫长的迁徙和繁育后代的重任。
渤海湾滩涂——面临消失威胁的唯一驿站
渤海湾滩涂湿地,是红腹滨鹬及其他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唯一的停歇地。广阔的滩涂,大量的河蓝蛤,吸引着成千上万红腹滨鹬在这里驻足。这里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稳定,直接关系着候鸟们能否顺利完成迁徙。因此,渤海湾滩涂区域是研究迁徙鸟类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围垦,正造成渤海湾滩涂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千百万年来自然形成的生态和谐正在被打破!
回想2006年韩国新万锦400 平方公里滩涂被围垦,超过10万只候鸟因失去食物而丧命。今天,渤海湾滩涂上的候鸟,或许正面临着相同的命运!
科学研究正在这里展开
|
|
以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在过去6年里,对渤海湾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红腹滨鹬的种群数量调查、取食行为观察及食性分析、食物资源调查、环志个体辨识及跟踪等。
卫星跟踪技术与候鸟种群调查等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卫星跟踪技术,是当前国际上进行候鸟迁徙路线研究最先进的技术之一。2011年4月,将有40只佩戴新型太阳能卫星定位器的红腹滨鹬从澳洲启程,等待您去发现和追踪!通过卫星追踪,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其迁徙规律。除此之外,您还将亲身参与红腹滨鹬种群生态调查的工作。红腹滨鹬是东北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标志性物种,通过对它们的研究,科学家们不仅能够推断出整个东北亚候鸟迁徙的现状,还能对该地区物种与栖息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