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热播剧中,《永不磨灭的番号》可以说是一部让观众大呼过瘾的电视剧,它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民间抗日英雄形象。日前,记者来到这部剧的拍摄场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
马牧池乡曾经村村筑堡垒、家家出红嫂、人人忙支前,红色遗迹遍布全乡,是沂蒙精神发源地之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总占地2000亩。截至目前,这里先后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沂蒙》《娘》《地道英雄》《永不磨灭的番号》、电影《沂蒙六姐妹》《斗牛》《诱杀》等30余部影视剧。
自从这里成为红色影视基地后,46岁的村民张荣来就以群众演员的身份“走进了电影圈”,已经参演20多部红色电视剧。“演过抬担架的村民、盲人,还有扛枪的战士。”
谈到革命故事,他跟记者聊起了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兵,王换于保护《联合大会会刊》、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乡亲造火线桥……“从小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每次拍戏的时候,俺会很自然地融入戏中,对那段历史俺们这没有人不熟悉!”
在临沂,有关红色文化的雕塑、照片、实物随处可见。沂蒙六姐妹拥军支前,红嫂乳汁救伤员,王换于倾其所有抚养革命后代……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通过不断地搜集、整理和保护,使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变得更直观、更亲近。
临沂非常重视革命纪念地、遗址的保护,他们把70余处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红色纪念建筑等加以梳理,以临沂为中心,依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革命历史纪念馆,内设沂蒙精神展馆,整合红嫂广场、滨河红色雕塑群等资源,形成全市红色文化聚集区中心。
“这里山清水秀,既能领略到沂蒙山区的自然风光,又能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我们看了大众日报社旧址,还去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的纪念馆。”从临沂市区过来的游客杨坤告诉记者。
红色旅游不仅让游客体会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更渗透到产业之中,产生了强大的内生力量和持久活力。
据了解,费县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在周边发展农家乐90余家,年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直接或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372个,营业收入等附加效益达2000万元。
费县的发展只是沂蒙山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沂市不断加快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全市红色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分别达到8.7万人和40余万人。
如今,临沂的红色旅游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而且拉长成为一条红色产业链。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近年来,临沂市注重红色文化“无形载体”的建设力度,力推精品力作,使红色文化覆盖更大的时空范围。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获全国民族交响乐决赛铜奖;电影《沂蒙六姐妹》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电视连续剧《沂蒙》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按照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模式,临沂把红色经典故事搬上实景舞台,打造了国内首部水上红色大典——《蒙山沂水》。
“沂蒙精神在文化作品中得到了艺术的诠释和弘扬,沂蒙文化也因此得到传承和创新。随着更多文艺精品的相继问世,红色文化的内涵会不断拓展。”红色影视基地负责人刘振毅说。
临沂:红色文化融入生活 沂蒙精神薪火相传
时间:2012-05-17 20:06来源: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好客山东"一年纳客四亿 成为金字招牌
下一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创铁岭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
最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