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次来闽考察乡村旅游的台湾专家团,在对我省6个设区市、18个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了8天实地考察过后,于1日为我省旅游业者做了一场关于福建乡村旅游如何转型升级的创意指导。交流中,两地旅游业者一致认为,“上山下乡”应当成为现代生活的新主张。
台湾人爱“上山下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乡村旅游的小巧精美、富有特色。发展迅猛却同质化严重的福建乡村旅游,要如何转型升级,才能充满生机、永葆活力?
用钱打造还是用情打造?
乡村旅游被视为近年来我省旅游业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省旅游局、省财政厅连续三年对全省18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展扶持,总金额达3800多万元。前不久刚被授牌的首批乡村旅游星级单位,更是被金融机构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这样的大手笔让台湾专家印象深刻。但他们提醒要谨防旅游业者由此产生惰性,变得只会“等靠要”。他们认为,“用情打造”才是当下福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
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国立暨南大学观光学系系主任郑健雄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台湾就着手修订和制定乡村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拓展乡村旅游的“新鲜玩法”。政府虽然没投入大笔资金直接扶持乡村旅游业主,却频繁带业主去参加海内外各种推介会和比赛,想方设法帮助业主们做宣传、打名气。
这样的“用情”自然会带动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这次考察中,我们看见一个乡村旅游景点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了开发商,建设了一大片景区设施。可是,当地的农民对此却没有共同发展的热情。他们觉得事不关己,只打算等待景区建成后进去打工,这非常可惜。”台湾优质民宿联盟执行长吕人凤说,台湾的大多数乡村旅游业主愿意花一辈子的心血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点的建设,并且大有与之共存亡之势,这样的“用情”值得福建学习。
做大做全还是做小做精?
福建的山水资源优势明显,尤其经过几年打造,产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台湾专家对此高度赞赏,同时也指出,福建乡村旅游正站在转型升级的拐点上,要尽快明确未来发展的思路。“台湾没有很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一直走小而美路线。正因如此,台湾乡村旅游的精致给人印象深刻。”郑健雄说,“福建已经具备了做大的条件,我建议既要做大,更要做精。比如长泰县马洋溪景区,如果在打造生态大景区的同时,将散落在景区周边的小农户也全部带动起来,做成家庭旅馆或者主题乡村美食餐厅,这样的马洋溪之旅,就会从吃农家饭升级为品尝好吃好喝的乡村美食,从享农家乐升级为看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致。”
有台湾专家透露,此次考察中,他们发现一些乡村游景点的业主一心想着要投入多少钱再扩建几期工程,却不够花心思去包装和推广现有的资源。“其实扩建的脚步可以放慢,反而是对现有美丽挖掘推广的步伐要加快。比如,把宣传产品做得精美一些,请专门的团队策划一些互动推广活动。”吕人凤说。
这些建议已被我省的一些乡村旅游业主铭记在心。前不久才从台湾考察回来的一位农家乐负责人感触良多:“一片草莓园,可以做成集采摘、冰激凌DIY、主题旅馆和博物馆为一体的乐园,可谓做到极致。”他打算立即着手聘请专家,以此为例为农家乐进行升级规划。
做高价格还是做出价值?
鼓励示范提升一直是福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措施。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肖长培告诉记者,组织星级评定、开发新型产品,目的是为了打造高端精品,让乡村旅游脱离简单的“土味”,变得有内涵、很时尚。
台湾专家对此非常认可。他们认为,乡村旅游走高端路线,并不是指抬高消费价格,而是要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将“上山下乡”对于现代生活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赖永松说,把诸如大米、番薯这样简单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成精致的伴手礼,其乡村特色的价值得到提升,价格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业主和游客都是双赢。
“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才是更深层次的价值提升。”省旅游局巡视员李毅强认为,台湾乡村旅游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其服务水准普遍居高,而福建乡村旅游目前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亟须系统培训以快速提升。
令人备受鼓舞的是,台湾专家认为,正在朝着创意化前进的福建乡村旅游,极具潜力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范本。郑健雄说:“你们还需要一个智囊团。这些团员要包括政府官员、高校教授、知名旅游项目负责人、旅游市场营销策划高手等。由他们辅导和培训乡村旅游业主。”
“我们的乡村旅游专家库即将组建完成。”肖长培透露,“下一步,我省将成立乡村旅游创意辅导中心,并对乡村旅游业主进行中长期的创业和经营培训。相信智力扶持下的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