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明代古城遭毁严重 村民吁官方动真格保护
时间:2013-10-27 00:00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近几十年来,一座位于甘肃境内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著名明代古城受周边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和频繁的人为破坏,以及缺少官方“实质性”保护等影响,目前正面临着“人去城空”、“狼藉满地”的荒芜。
永泰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是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城墙上有12座炮台、4座城楼,城下有瓮城和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建有的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因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繁华古城变“孤城”:狼藉满地 难觅人迹
中新网记者日前探访了这座位于甘肃景泰县境内超过400年历史的明清时期边防屯兵城,由当时驻守于此的将士后代形成的这个村落已不见当年的气势恢宏和繁华景象。城外一望无际的荒滩上,除了几个孤零零耸立着残破不堪的烽火台外,很难看到有存活的植被,也鲜有出入城内的身影。
这座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残破的城门正上方雕刻着“胡杨镇”三个大字,印证了这里数百年来的光辉岁月,但还是难以遮掩如今随处可见遭到破坏的斑驳残垣。城门两侧约10米高的夯土城墙顶端布满大小不一的豁口和洞穴,稀疏的枯草隐约露出了头。
进入古城内,“遍体鳞伤”的古城墙上下随处可见被挖掘的洞穴和遭踩踏的痕迹,牲畜粪便和生活垃圾遍地可见。村道里难觅人迹,低矮的土坯房和零星分布着的枯树尽显贫瘠,远处偶有几声狗吠传来,不时扬起的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
村民忆古城昔日繁华衰落始末
“永泰古城遭破坏,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这里先后一次建新房和两次移民搬迁关系密切。”土生土长于这里的张耀宾今年已经67岁,他亲眼目睹了永泰古城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张耀宾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地盖新式房子的时候从古城墙周边挖土、拆转,严重破坏了古城墙的原貌。随后两次向外移民搬迁几乎将城内原有明清古建筑损毁殆尽。“当时缺乏建房的材料,村里很多人将自家的老屋拆除取料。”他说,能用于建房的木材砖石全部被运走,带不走的古物也遭破坏。
在张耀宾的记忆里,当地迅速恶化的生态环境是村里人争相离开这里的主因。“生态恶化导致水资源日益匮乏,遭遇干旱就没有饭吃,不搬走无法解决温饱。”他说,当时村里的200多户人家采取自愿报名和抓阄等方式相继从这里“逃离”,如今只剩下70多户人家。
“事实上如今留下的很多人也想离开这里,但外迁土地和户籍问题不好解决,只能等待时机。”张耀宾向记者透露,他印象中的永泰古城与如今的“落魄”有着截然相反的繁盛。
张耀宾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古城里200多户人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明式、清式的四合院建筑,城周围的树绿树成荫,几百年的大树从院子一直伸到远处的山脚下。
“小时候站在自家院子里,高过永泰城的百年老树的繁枝会遮住视线,看不见城楼。最粗的树需要6个小孩才能合抱住。”回忆起童年往事的张耀宾快乐的像个孩子一样。他说,那时候这里生态很好,城内路面平整,城外土质细软,天暖的时候,他们都是光着脚丫追逐玩耍,根本不用担心路上会有砂石伤脚。
多年来,永泰古城的衰落一直是张耀宾刻骨难忘的记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这里与中国各地一样兴起大炼钢铁、新修水库等,这需要大量的木材铁器,于是一场历时数年的大规模砍伐树木就此开始。除了砍树,永泰城中一些诸如庙宇、阁楼等明清时期标志性的古建筑也被拆除。
上一篇:省旅游、文化、住建三部门对南靖、永定土楼开展联合调研
下一篇:向莆铁路开通“满月” 发送旅客超百万人次
最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