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互动”
12月13日,由福建省旅游局、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举办的“高铁时代福建旅游发展机遇与对策”研讨会在福州隆重举行。
研讨会邀请了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和贸易研究司副司长张泰,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楼嘉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巅峰智业首席经济专家高炽海,厦门大学旅游系主任林德荣,福建春秋国际旅游社总经理曾丽萍等全国及省内旅游专家、业界有识之士围绕产品体系、区域合作、精准营销、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体系、深化闽台合作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共同为高铁时代福建旅游“把脉”。
省政府副省长陈冬出席会议并致辞,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永礼,南昌铁路局、省旅游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各设区市旅游局长,厦深沿线、向莆沿线城市部分旅游目的地代表、旅行商代表以及中央及省内媒体记者共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省旅游局朱华局长主持。
朱华局长表示,随着福建高铁路网的形成,高铁旅游的“虹吸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相继显现,高铁沿线形成了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接下来的倒逼机制将给旅游界带来一场不可回避的大考。如何应对、务实高效地推进旅游带动发展战略,是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次研讨会将为福建高铁旅游提供头脑风暴、思想碰撞、顶层建设的对策、思路和操作指南,助力“环海峡旅游圈”的构建,促进福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高舜礼社长提出,高铁打破了市场距离论,冲击了区域旅游传统格局,高铁开行后,陆续出现以高铁线路为主干、辐射周边的客源新流向。需把握高铁对省域旅游的影响,重整全省旅游市场格局,推动“环海峡旅游圈”构建,加快“海西经济区”旅游目标实现,并促进全省邮轮游艇产业发展。此外,还要努力破解高铁旅游在公共服务和交通换乘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他还特别指出,高铁旅游易被当作“唐僧肉”,揽客、兜售、黑车黑导的打击关键取决于政府监管力度,当前正处于旅游市场监管的特殊时期,今后有关审批制的放宽还将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压力。张泰副司长表示,高铁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首先、直接地表现在旅游业上:游客数量大增、旅行范围扩大、推动旅游业创新、淡旺季区别模糊、本身成为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高铁对旅游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首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综合性高铁车站从交通中心向经济中心和城市新区转变,形成融物流、国际商贸、酒店业、服务业、娱乐业为一体,辐射周边区域的“高铁产业群”。李军鹏教授围绕高铁时代福建旅游公共服务应对之策提出主张,认为福建旅游要不断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以及旅游行政服务功能等。高炽海围绕“高铁-旅游变局与福建旅游资源的整合”发表见解:高铁为“慢游经济”提供了速度武器,但要避免“过而不入”或“快速过境”,提升驻留效应,通过大整合,强化整体上的目的地性质,实现超越“自然增长”。张辉教授认为应对高铁时代,新领域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各地旅游发展特别是沿线要彻底转变以景区开发为重,从旅游资源开发转向旅游产品的开发,从打造旅游要素转向打造旅游产业链,也要从硬开发转向软开发,旅游开发还要在制度上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突破,强化高铁沿线合作,形成以福州为核心的线形旅游产品,形成综合旅游产业链。林德荣教授也提出对福建旅游业的对策思考,首先要重新划定市场。各地旅游产业必须对市场半径做出重新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目标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和开发才是客观合理的。整合旅游线路,主推两到三天的产品线路。突出特色,开发专项旅游产品,特别是发展乡村旅游,坚持生产(农事)、生态(野趣)、生活(乡村鲜明的生活方式),开发的产品“顺路、顺口、顺眼、顺心、顺手”。楼嘉军教授认为福建依然处于“快旅快游”的状态。要处理好同城化旅游市场和区域化旅游市场的关系、“快旅快游”和“快旅慢游”的关系、产品建设和要素更新的关系。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