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穿城而过,两岸遗留下江南风貌,展现了当时南北文化的融通沿古运河走去,上码头和下码头也不见了船舶,各种样式的桥梁横跨两岸,古朴的建筑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虽然古运河成了城市的装点,失去了往日漕运的繁忙,但是,在城外改造的运河依然是商舶云集。
济宁的太白楼和铁塔寺,是两个象征,一文一武,文武并行,文气与豪气源远流长,圣人在这里诞生,英雄在这里聚义。这里是儒家学说发源地,受儒家传统影响最深的地方,但尚武学武的风气同样深厚,鲁西南各县市武校遍地,文武并行不悖。大概是历史之传统,遂成济宁的地方特色,内化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
走在街头不少古建筑被淹没在高楼下,唯有太白楼还盎然着它的风采,前望高耸在太白路上的太白楼,感觉济宁这座古城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无处不在,而它又是无形的,却也是厚重的,那应该是一座城市的脉,文化底蕴。我未有机会登上太白楼,尽管这座楼阁没有岳阳楼那样的名气,但可以感觉到它在济宁人的心目中占有神圣的位置。李白曾在济宁居住过,孔尚任于此写《桃花扇》,使这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或许李太白在这儿住得太久的缘故吧。楼下的商铺也多假借李白的名号命名, 太白金店、太白茶楼、太白影楼……
铁塔寺见证战争的血与火,任城自宋代就战事不断,据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就在今日济宁境内。1865年,赖文光、张宗禹率捻军设伏,全歼僧格林沁率领的清朝马队步兵,结果了这位骄悍亲王的性命。清廷震悼、辍朝三日。僧格林沁的尸体,当时就停放在铁塔寺。
这就是济宁,一个能充分利用历史,还能把历史打扮得绚丽多彩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