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相传我们济宁(原来为任城)是山西大槐树的后裔,大约600年前,在明朝大举迁民时,由山西洪洞来到这里的。至今在山西洪洞县城北,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今还在。每年清明是海内外古槐后裔们寻根祭祖的“圣地”。
运河之都济宁槐树源远流长,古槐遍地。每年五月当槐花盛开,大街小巷飘溢着槐花的馨香,沁人心脾。遍布大街小巷的槐树中,名气最大的当属繁华的古槐路上的那棵“老寿星”了。它是济宁沧桑历史的见证的活化石。这位“历史老人”向一代又一代的人讲诉济宁的风风雨雨,讲诉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人们送给它一个雅称“山阳古槐”,因为它站在济宁城的至高点,居高临下。相传历史上有“水漫金山”的传说,济宁亦有“水漫全城,此处独安”。就像“镇江金山”等一样叫人奇思妙想。取“渔翁失舟至此叹,山阳樵夫窍作观”之意,命名此地为“渔山”,说山而无山矣。
古槐耸立于渔山之南,山南为阳,故名“山阳”。古槐郁郁葱葱,微风耐霜。据传说,唐代开国名将尉迟德策马来到这里,拜访朋友唐高祖的侄子道宗,曾于大槐树下驻足小憩,从此留下了“敬德勒马看古槐”的千古佳话。
此前还有一个传说,这棵槐树怎么来的?很久以前,山西洪洞县有一户人家得罪了官府,要杀全家,他们为逃避官府的追杀,一家推车挑担,十几人背井离乡,去外逃难。临行前将院子里的槐树砍了,有得做成了扁担,有的做成拐杖,风餐露宿,几个月后来到济宁。这里民风纯朴、土地肥沃,就流落此地安营扎寨,将带来的木棍插在地上,第二年就扎根发芽,不几年就长成“碗口”粗的大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这才有了迟敬德拴马的故事。每年槐树春天开花,秋天结种,不少鸟儿吃了,鸟粪里的种子就能落地生根,有的说外地的槐树都是济宁大槐树的子子孙孙呢。
有资料记载,在民国初年,旅居济宁的北平学者王益芝先生看到这棵古槐苍劲挺拔,特书雕刻“山阳古槐”四个大字镶嵌在围墙上,特别醒目,引来无数人前来观瞻成为济宁的一道风景。现在龙磐在古槐路上的这棵已朽蚀中空、老态龙钟、身躯驼背,仅有苍老的是树皮靠两根铁柱子支撑着,延续着它顽强的生命,沉睡多年的古槐树前些年喜发新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它的根部萌发出的第二代子槐,雄姿勃发,与其古老的树干形成古槐抱子的奇特景观。
至于古槐抱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以前位于古槐附近,祖居老街的人看到古槐老死倍感伤心。又一年天空突降大暴雨,电闪雷鸣,在一道火光中看到槐树精得道成仙,腾云驾雾飞上天,它看到了素有人间天堂的苏州,被美景吸引下到凡间,后来古槐精变成一个美男子,与一位江南踏春的美丽女子不期而遇,一见钟情,很快结为秦晋之好,第二年生了一位公子,儿子十岁时活泼可爱,离家多年的槐树精思家心切,携妻儿又回到了济宁,这才使古槐树重获新生。
居民都说,老槐树旁边的那棵小一点的就是它的儿子,粗一点的就是它的妻子,一家其乐融融。虽说是一个故事,可它却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古槐后继有人。所以古槐枝繁叶茂,人们对他更加充满了神秘感、更加敬仰,即使修马路,仍没有移动它,并在周围加上高高的围栏加以保护,南来北往的人流,都绕道而行。人们把它当作神,不少人送贡品、挂红布条,为了祈求平安。近年来政府也把它当作保护重点对象,“投入人身保险”配有“保健医生”,经常检查身体,有病及时救治,以使它“万年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