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福建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全省旅游行业在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干开局之年”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及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着力推进“六大旅游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深化闽台旅游合作,全省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海峡旅游品牌效应取得新突破。
一、旅游经济总体情况
2011年,我省旅游业呈现健康稳步发展势头。旅游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实现了“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开局。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4022.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旅游总收入15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595.01万人次,增长19.1%;国内旅游收入1361.66亿元,增长20.0%;接待入境游客427.42万人次,增长16.1%;旅游外汇收入36.34亿美元,增长22.0%。(详见表一)
2011年我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表一)二、旅游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国内旅游市场
2011年,我省国内旅游市场稳步扩大,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双跃上新台阶。全省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595.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增幅比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1361.66亿元,增长20.0%,增幅比上年扩大1.2个百分点。
1、红色旅游多元发展,区域合作成效显现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福建省2011-2015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之年,对于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来说意义非凡。我省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有机融合,多元化发展;同时推进区域合作,签订了《闽粤赣三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广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品牌,在产品规划开发、品质提升、宣传促销等方面扎实发力,促使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全省各地广泛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掀起了“游红色景区、唱红色歌曲、读红色经典、看红色电影、办红色赛事”的热潮,特别是“七一”前后,全省各个红色旅游景区人山人海,客流量均比平时增长好几倍。2011年,古田会议旧址累计接待游客122.79万人次,增长20.2%;长汀红色旅游旧址群累计接待游客43.03万人次,增长53.3%;泰宁的红军街和总司令部累计接待游客80.1万人次,约增长56%;武夷山大安源红色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1.63万人次,增长39.1%。在红色旅游的强力带动下,周边乡村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如上杭五龙农家乐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6.56万人次,同比增长9.7%;莆田九龙谷累计接待游客56.10万人次,增长24.0%;宁德上金贝累计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增长16.8%;漳州古山重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较上年翻了一番。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文化主题活动多彩,主要景区游客倍增
2011年是“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我省以“中华文化,多彩海西 ”、“畅游精彩海西,体验中华文化”等为旅游宣传口号,推出世界遗产文化探奇游、宗教文化朝圣游、民俗文化探寻游、茶文化养生游、红色之旅文化游等5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宣传推广闽南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各地市联动配合,隆重举办贯穿全年的“2011年中华文化游·海西行”系列节庆活动,如福州温泉旅游节、三坊七巷民俗文化节,厦门的海峡两岸龙舟赛、中秋博饼文化节,泉州的郑成功文化节、“闽台戏棚”文化旅游演出月活动,漳州的海峡两岸(东山)关帝文化节、国际帆船文化节,莆田的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龙岩的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三明的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南平的武夷山海峡两岸茶博会,宁德的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等等。加之首个“中国旅游日”的强大号召力,全省各地景区均推行了门票优惠措施,国内游客大增,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随着我省A级景区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景区升级转型,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推动因素。特别是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区和泰宁风景旅游区荣升国家5A级景区,马尾船政文化、武夷大安源等11个景区新晋国家4A级,加上知名老牌A级景区的传统影响力,今年游客接待量超百万的A级景区数量达16家,比上年增加2家,拉动我省A级景区接待总量持续稳定较快增长(详见表二)。
2011年我省主要旅游景区游客接待情况 (表二)
上一篇:平津战役纪念馆活动精彩纷呈掀起红色旅游高潮
下一篇:《2011年度福建省旅游人气城市排行榜》公布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