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朝阳产业,以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特征而受到重视。打造“文化强省”成为今年安徽省“两会”关注的焦点,安徽如何建设文化强省?让我们来听听政协委员们的声音……
文化“赚钱”潜力大 比汽车还“赚钱”
文化是个抽象词汇,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棵“摇钱树”。来自淮南市的省政协委员王宇靖提供了一系列数据:在日本,文化比汽车还“赚钱”,其文化娱乐业早在1993年起就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3。
“文化产业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最富于创新的力量,是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低、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低碳产业,是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因此,安徽省应实行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优质高效的文化产业链,着力培育文化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健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王宇靖认为。
经济之箭瞄准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安徽理应当仁不让。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安徽省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5年平均增长3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同时注意到,安徽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大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包括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和上市融资;加快建设文化园区和产业集群;建立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从最近一个时期看,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也给我们描绘出美好蓝图:“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占尽天时地利,安徽省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调查 文化企业大多“软小散”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脚踏实地,这个“地”就是安徽省文化产业的现状。
在安徽省浩瀚的文化遗产中,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花鼓戏、青阳腔、岳西高腔等剧种在中国戏剧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更是直接促成了国粹——京剧的诞生。宣纸、宣笔、徽墨、歙砚、徽州三雕、芜湖铁画、阜阳剪纸、界首彩陶、紫金砚等传统工艺,花鼓灯、凤阳花鼓、巢湖民歌等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以及徽派民居建筑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文化资源虽然丰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仍存在问题。“当前我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我们运用西方科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们的文化;我们效仿国外生活的同时耳濡目染地学习他们的理念。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文化安全,追寻自己的文化根源。”民盟安徽省委员会以徽州文化为例指出,在徽州,一栋栋古宅坍塌拆除、一座座牌楼残缺破损、一项项“非遗”失去传承、一个个村庄失去原貌、一种种精神被弃之如履,文化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民进安徽省委员会在省两会期间的发言,则给我们“亮出了文化底牌”。据调查,虽然增长明显,但安徽省文化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一是文化产业总量不足。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小,即使在中部地区,也处于中后位次;二是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布局不均衡,文化企业“软小散”问题比较突出,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明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
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四大短板”
“整体上,安徽省文化产业现状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仍然存在‘四个不适应’。”民进安徽省委员会分析道。
不重视就不能很好发展,安徽省文化产业化意识仍很淡薄。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位置,相关部门习惯于 “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行政、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文化产业意识淡薄,导致文化建设缺乏市场视角与考量,许多有产业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发展产业先备人才,但安徽省文化人才总量不大,结构呈现为“三多三少”,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人才较多,现代创意文化人才少;专业研究的人才较多,熟悉文化市场、擅长资本运作的经营人才少;具备基本专业素质的人才较多,高层次和复合型领军人才少。
另外,在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运作上,仍存在问题。一方面,安徽省文化建设投入基数偏低,投入总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另一方面,部门、行业、地域及所有制的准入限制、不计回报的事业型单一投资方式、文化产业法规体系的不完善,都造成民间资本和外资对文化产业望而却步。
最后,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上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安徽省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繁重。就文化产业而言,目前亟须解决的有:影响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制约市场微观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行业壁垒问题;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建设问题;投融资渠道不畅、法律政策不完善的问题;运行机制僵化,管理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的问题等。
对策 城市文化名片一箭双雕 选择特色重点开发
一个城市选择一两个文化要素进行重点开发,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形象。王宇靖举例说,马鞍山市在城市建设中发现东吴重臣朱然墓,恢复其原貌加以保护,使三国文化在该市得以展现。该市为一代艺术大师林散之修建的纪念馆,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来此瞻仰。正是这两大举措,使马鞍山的城市形象上了一个档次。淮南市蔡楚文化、《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少儿艺术等也都成为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省政协委员徐华则以合肥长江饭店举例,长江饭店多年来在合肥乃至安徽人的心里有着美好的记忆,由于机制问题转型经营。
大力发展养生文化产业
来自安徽中医学院的省政协委员王雪松,则针对一个具体文化产业——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创新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完善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王雪松建议,“整合科技资源,形成推动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整合产业资源,发挥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交易市场、生产企业、流通单位资源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重点打造文化产业“领头军”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民进安徽省委员会给出了一个整体对策。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营造好的氛围,可以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政的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以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其次,可以整合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大集团资源优势,打造安徽省文化产业的“领头军”。再次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就安徽省文化产业而言,培养和建立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经纪人四支队伍是当务之急。最后是资金保障,应加快建立以国有资金投入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