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济宁旅行社 济宁旅游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侠盗飞车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掼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word
照片恢复 炸金花
红警之家 掼蛋游戏下载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旅游界 > 国内旅游 > 龙厦动车引新文化 提线木偶串联闽西南

龙厦动车引新文化 提线木偶串联闽西南

时间:2012-06-21 20:08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www.yunhepan.com

        戏曲,是综合对白、音乐、武术等形式的表演形式,往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

  在闽西南大地上,木偶戏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至今还保存有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提线木偶,更是闽西南文化交融的活字典。这些活跃于民间的木偶戏团,或扎根于闽西,或扎根在闽南,尽管唱腔不尽相同,却系同根同源,互相影响,共同见证了客家与闽南文化融合的进程。

  专家认为,人是文化传播交融主体,人的流通则促成文化的交融。龙厦高铁贯通龙岩、漳州、厦门,它的开通,将促进人口的流动、从而带动文化流动,闽西南诸城、两大文化主体或将引来新的文化大融合。

  【碰撞】两地提线木偶 交流频繁

  闽西提线木偶曾轰动漳州

  说起闽西龙岩的木偶戏,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连城县的提线木偶戏。

  今年59岁的李明卿,是连城提线木偶的传承人。他说,连城的提线木偶戏,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连城赖源乡人徐象球在乡里创办的“老福星堂”提线木偶戏班,由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连城民间艺术精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艺术——连城客家木偶戏。

  1930年,徐象球的继子、传人徐传华创办了“汀连老福星木偶班社”。连城提线木偶在徐传华的手上,创下了一个个辉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现代戏《打武昌》等剧目,就曾经轰动漳州城。李明卿介绍,1932年4月下旬,毛泽东率红四军攻克漳州,他的师父徐传华,立即率领剧团随红四军入城,庆祝胜利。革命的内容和精湛的提线艺术,尤其首次看到木偶戏的现代人物和洋枪洋炮,使漳州百姓耳目一新,纷纷奔走相告。

  1955年正月,徐传华被选派上北京“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徐传华也因此被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誉为木偶大师,聘为教授。

  漳州提线木偶龙岩“走穴”

  在距离连城数百公里的漳州南靖,一位老人在土楼景区内为游客表演提线木偶。

  老人名叫魏敢相,是南靖长教提线木偶芗剧团的传承人。今年67岁的魏敢相,担任剧团团长。团里共有5个人,其中两人负责提木偶唱戏,另三人配乐。为了能让长教木偶剧团一代代传下去,魏敢相一对儿女读小学时,他就常带他们随团演出,接受熏陶。2003年,魏敢相不慎跌倒落下腿伤,即召回在漳州市竹初木偶艺术馆学艺的儿女,回来表演木偶。

  魏敢相自幼酷爱艺术,13岁小学毕业后,就拜师学习木偶表演。文革时剧团解散后,参加大队毛宣队,当过编剧,参演歌舞、小品节目,编写了大量的表演节目及宣传材料,曾将小人书《三八线上》改编成芗剧剧目,被漳州芗剧院评为“编导奖”。

  这个剧团前身,是民国初期已蜚声木偶界的梅林“正陞堂木偶班”。文革期间,剧团解散,至1980年8月恢复,改称现名至今。如今随着南靖土楼的旅游开发,这个木偶剧团也成为南靖土楼景区的一个重要旅游品牌。

  “我现在一年要演出200多场,”魏敢相说,很多时候都是在龙岩演出,前段时间在龙岩新罗区适中镇连续演了100多场,而去永定县的频率则更高,“下个月马上又要去永定陈东乡演出了。”

  【追溯】唱腔虽不同却同根同源

  闽西木偶汉剧调 漳州木偶芗剧调

  李明卿介绍,连城客家木偶戏的特色,在于融合浙江、江西的提线技法,结合当地流传的闽西唱腔和民间小调,有完整乐队伴奏的板腔式。线线连偶,十指绝艺。偶人身上的命根线、背线、左右腕线、脚线、肚线、腰线等长达0.5至1米,连线数量根据情节表演需要有16至36根不等,加上服饰道具,轻则2公斤,重则超过5公斤。一个剧本表演下来,大约要3个小时左右,师傅们只得等到剧目情节更换时,才能得到片刻休息,连续提线半个小时以上是常事。

  连城客家木偶戏是闽西提线木偶的一分子,实际上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闽西的木偶形成了自己显著的派系特点。龙岩市剧目创作室退休干部王远廷曾总结说,闽西的木偶戏剧目戏文、曲调和闽西汉剧大致相同,后来加入了山歌调。戏中的丑角和有些小杂剧,则常讲客家话,唱山歌或民间小调,如《拆字歌》、《虚玄歌》等。只是丑行道白、对白风格不同,讲的客家方言,含有笑话、双关歇后语,有时即兴创白、使人捧腹大笑。

  对照闽西提线木偶,魏敢相称从偶人的外形上看,漳州提线木偶与闽西提线木偶差别不大。漳州提线木偶人物一般有32尊且配备狮、虎等造型动物。木偶身高通常0.6米左右,其构造为头像、手、足系木质雕刻、身躯之胸腹由“篾笼”裹布。木偶右手是可以开合握物的“文手”,左手是握拳式的“武手”。操纵丝板用竹做的,操丝线12条左右,最多有16至18条。

  不过一旦开始表演就知道区别了。魏敢相说,南靖现在的10几个木偶剧团,唱的都是歌仔戏的调,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

  由江浙传入闽西 自闽西传往漳州

  在陈侨森、李林昌合著的《漳州掌故》中,两人对漳州的木偶戏源流,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他们指出,现在漳州一带流行的木偶有提线、手掌、铁夹三种木偶戏。

  提线木偶从闽西传入,始于明,兴于清,流行于市区、平和、南靖、漳浦、云霄一带。“南靖的龙贵华堂民初从永定坎市迁来,班主蔡秀卿是演傀儡戏世家,1950年改名九龙华堂”。

  他们认为漳州提线木偶属闽西衍派。木偶的扮相、面谱与闽西汉剧相同,唱腔先用“弋腔”,后改唱“外江”(汉调、乱弹为主),捎带“客家官话”声调。民初,因潮剧在漳州盛行,开始吸收潮剧唱腔及道白。30年代,歌仔戏兴起,又吸收歌仔调。

  陈侨森、李林昌两人的观点,也得到了魏敢相的印证。魏敢相说,13岁开始学戏时,他还清楚记得当时唱的是闽西汉剧的腔调,文革期间破四旧,戏团解散了,木偶、折子被烧,师傅也病逝。1980年,魏敢相重组戏团。重组后,魏敢相除了继承原先的提线法外、行头外,唱腔上则有很大的变化,他将唱腔改为歌仔调。为了学习歌仔调,魏敢相到漳州各地芗剧团学习,并将他们的唱词录起来,然后整理出折子。“现在我们演出的折子有38本,全部都是芗剧传统剧目”。

  台湾学者郭朝宗,对闽西提线木偶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他在《北台湾傀儡戏源于闽西及其传台后变迁之初探》得出结论称,闽西提线木偶,是明朝初年从浙江传入闽西上杭的,后由上杭发展至闽西,进而远播闽南、台湾等地。

  【交融】语言技法融合闽南木偶闽西受宠

  加入客家话对白 南靖木偶闽西受

  宠龙岩永定县陈东乡村民卢先生,正在为今年秋天的社戏作准备,他已经预订了魏敢相的长教提线木偶芗剧团,“现在这个戏班演出都很繁忙,如果不提前预订好,弄不好就排不上。”

  卢先生所在村庄的保生大帝神庙,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社戏。据卢先生介绍,这是永定客家人的一个传统,“许多祠堂、庵庙都有附建戏台。村里为了在迎神赛会、大型庆典或某姓氏举行祭祖活动之时,要请戏班演戏”。每当这一时候,村里通常都要请戏班演出,以前还有过同时请几个戏班对台助兴”。

  一般比较小的庙宇或者比较小的村庄就是安排木偶戏。卢先生今年56岁了,他还记得,村里以前请的木偶戏团,都是本县的,但是近几十年来,本地许多木偶戏班都解散了,“魏敢相的长教芗剧木偶戏团现在很受欢迎。”

  为何南靖的木偶剧团,会在永定大受欢迎?在魏敢相自己看来,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芗剧的唱腔本身优美,尽管唱词用闽南语,但演出时,都会配上字幕,理解起来不难;芗剧的剧目与汉剧剧目不尽一致,对长期听闽西汉剧的当地人而言,,可以说是“耳目一新”。

  而最为重要的是,魏敢相的剧团在龙岩演出时有一些变化,那就是对白使用客家话对,“比如在人物对白中,突然冒出一句诙谐的客家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魏敢相猜测,这也许是他的戏团在闽西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融合布袋木偶技法 木偶书法再创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连城木偶戏最繁荣,仅闽西便有几十家民间木偶剧团。”李明卿回忆说,那时,看木偶戏曾是客家人十分喜爱的文化活动,“我们一年可以演500多场戏。中秋节和春节期间戏班子最抢手,提前两个月订戏也不一定能订得到。”不仅在闽西客家,李明卿和他的剧团每年都要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演出上百场,“虽然我们用的是客家话,但闽南的观众还是非常爱看,几乎场场爆满。”

  而那一时期的辉煌也促成了客家提线木偶与闽南布袋木偶的交流和融合,“就是在提线木偶的基础上,引进闽南布袋木偶的表演方式。”李明卿还记得,当时连城县木偶剧团,有有不少闽南的艺人来学习和交流,有老艺术家,也有年轻人。

  但像很多民间艺术一样,连城提线木偶也经历了兴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木偶戏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当时电影电视节目越来越多,所以木偶戏演出时剧场的上座率越来越低了。”李明卿感慨地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原先有二三十人的木偶剧团大多数人都离开了,而年轻人又大多不愿意学,连城的木偶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危急时刻,李明卿大胆创新,用了十年的时间练就了木偶书法。在李明卿的手中,木偶能像书法家一样,拿笔、蘸墨、挥毫,写下一幅幅漂亮的书法作品。李明卿的绝技木偶书法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和称奇,近年来,李明卿的足迹遍布新加坡、印尼、法国、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让木偶在连城又重新热了起来,不少年轻人都开始关注和喜爱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如今,李明卿带了10个徒弟,年纪都在20岁左右,“这些年轻人很肯学,也很有灵性。”这让李明卿倍感欣慰。而他的侄儿自小便跟着他学习木偶书法,“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继承连城深厚的木偶艺术。”

  【专家观点】龙厦动车或引来 新的文化大融合

  漳州市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邓文金教授认为,闽南文化是海洋性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广阔性特点;漳州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秘书长詹火忠则认为,客家人居住在山区,其生存的艰苦恶劣环境,决定了客家文化特点,即是团结一致积极融入当地。

  对此,詹火忠总结到,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两种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客家文化、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古越文化、土著文化和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优良因素等。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不仅在戏曲、武术方面,还包括宗教信仰、建筑文化、婚嫁礼仪、方言交流等等都有所反映。

  詹火忠说,从地理位置上看,龙岩、漳州、厦门三地中,漳州西部地区有很大部分是与龙岩交界,在这里居住着几十万的客家人。这些客家人既讲客家话又通闽南语,有非常多的“双语村庄”;而在以客家文化为主体的龙岩,在其东部的新罗、漳平等地,也有数十万的人口通用闽南语系,他们本身就成为闽西南文化融合的一座桥梁。

  “人是文化传播交融主体,人的流通则促成文化的交融。”龙厦高铁贯通龙岩、漳州、厦门,这条贯通闽西南大动脉的快速通道,将促进人口的流动、从而带动文化流动,闽西南诸城、两大文化主体或将引来新的文化大融合。(记者 苏禹成 廖明生 杨清竹 通讯员 谢锦仁 张志坚)

 


    上一篇:南安郑成功文化中心开馆 气势恢宏展品丰富
    下一篇:固始县旅游局务实重干深入开展“三讲三提升”活动成效显著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旅游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