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澎湖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澎湖之美——石沪映像摄影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出,这是澎湖石沪研究成果在大陆首次亮相。
展览内容包含60幅石沪映像,还有详细的石沪基本资料(含石沪名称、类型、现状、总长、所属位置、经纬度坐标等),是澎湖科技大学教授李明儒先生带领澎湖石沪研究团队耗时近6年,通过卫星影像、现地调查和历史文献研究收集整理的。
展览将持续至下月17日,暑假期间,市民可带上孩子去看看石沪这个人类渔业文明的“活化石”。
名词解释:石沪
石沪的原理是利用潮汐起落,在潮间带用玄武岩和珊瑚礁堆砌两道长圆弧形堤岸,从浅水处一路延长至深水处,在深水处尽头向内做成弯钩状,涨潮时,鱼群顺着海水进入石沪中觅食;退潮后,石堤高出海面,鱼洄游至弯曲处被阻,困于沪内。
筑“沪”捕鱼,一度是澎湖当地军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这个有着至少300年历史捕鱼方法,现仍被澎湖居民沿用。目前,全世界石沪约不到600口,澎湖就占了574口以上。(记者 曾小琴 黄启鹏 实习生 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