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从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了解到,目前古城区楼东大街、楼西大街主路面的铺装基本完成。古城区内的景点众多,聊城市从中选取了14个景点进行恢复,目前七贤堂、卫仓等6个景点的规划陆续完成。
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将有选择地保护和复建古城区内历史文化遗迹和各类历史建(构)筑物,选择恢14处历史文化景点。利用现有历史建筑改造成剪纸博物馆、葫芦博物馆、纽扣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利用历史上有迹可查的故居或大院建成叶家、朱家、蔡家等民俗宾馆。
古城区选择恢复的14处历史文化景点有:府衙(依绿园)、府文庙、清军厅、考院、启文书院、县衙、卫仓、相府、状元府、城隍庙、七贤堂、万寿观、任克溥故居(含人民公园)、古城东南角游园(含铁公祠)。目前,七贤堂、状元府、县衙、万寿观、卫仓等6个景点的规划已初步完成。
根据要求,恢复建设的历史遗迹建筑的形式、布局、尺度、风格等与历史一致,真实反映历史建筑及其空间环境的原貌,符合聊城实际的北方官式建筑形式。
根据规划,古城东西南北大街一横一纵形成古城南北与东西的轴线,光岳楼正好位于两条垂直轴线的交叉点上。十字大街的宽度为18米。十字大街为商业步行街,两侧以传统风情的商业为主,包括老字号的茶楼、酒楼、药铺、书店等。
目前,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个方向辐射的大街古建筑群初步形成,成为古城区主干道。古城区楼东、楼西大街的主路面铺装已基本完成,在街道两侧还要布置移动花箱、坐凳、雕塑小品等丰富街道景观。
七贤祠改名为七贤堂,包括山门、大殿、西配殿、东配殿等10处建筑。
在聊城古城区万寿观原址西侧100米左右,曾坐落着一座七贤祠,供奉着聊城的七位贤良。
七贤祠位于古城西角,西至关帝庙街(7米)、南至楼西大街(18米)。恢复后的建筑改名为七贤堂,总用地面积3300平方米。恢复后的七贤祠包括山门、西配殿、东配殿、大殿、后殿、碑廊、崇圣堂、仰贤堂、执事房、斋宿房。
七贤祠的恢复规划参考了大量传统北方祠堂布置格局和功能分布,并参考了现存北方早期祠堂历史资料及空间布置,再现了原七贤祠的主要格局。此次规划的七贤祠在由南向北中轴线上布置了山门、大殿、后殿,并在轴线两侧分别布置了各类辅助性建筑,通过与建筑结合的绿化,创造除了七贤祠幽静、严肃的氛围。
在建筑形式上,山门是三开间硬山屋面,大殿是七开间双栋前后串联式歇山屋面,后殿、西配殿、东配殿、崇圣堂、仰贤堂、执事房、斋宿房都是五开间硬山屋面。屋面均采用灰色筒瓦,七贤祠以围墙封闭,自成一区,体现祠堂的肃穆气氛。
□相关链接
七贤祠中的聊城七贤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七贤祠中曾侍奉着王道、穆孔晖、孟秋、王汝训、逯中立、张后觉、赵维新七位圣贤。
王道:是七贤之首,武城人,隶属临清州。他是正德六年的进士,后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但他为了祖母和继母毅然辞职。嘉靖年间,历任北京国子监祭酒,礼、吏二部侍郎。
穆孔晖:堂邑县人。弘治十七年(1504)举山东乡试第一。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正德二年(1507)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参加纂修《孝宗敬皇帝实录》。嘉靖四年(1525)参与修《明武宗毅皇帝实录》成,升左春坊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读易录》《前汉通纪》等。
孟秋:茌平人。隆庆六年(1572)中进士,后因受贬在家乡讲经论道。后起为刑部主事,积升尚宝寺卿。著有《道脉说》《大道吟》《气志吟》。
王汝训:沙镇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万历五年(1577)升刑部主事,后改任兵部主事,给事中。万历二十一年(1593)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后巡抚浙江,出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后改工部侍郎。编撰《东昌府志》二十卷,疏草二卷。 逯中立:聊城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初授行人,继为吏科给事中,后进兵科给事中。二十二年(1594)被贬为陕西按察司知事。曾讲学于东林书院。
张后觉:茌平人。拜王阳明再传弟子贵溪徐樾为参师,曾主持“愿学书院”、“见泰书院”,在当地享有盛誉。
赵维新:茌平人。师从张后觉。集老师问答语为《弘山教言》,著有《感述续录》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