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土楼就是闽南、客家地区特有的古老建筑,她错落有致、蜿蜒地分布在条形的山谷中,以神奇的魅力吸引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游客前来探秘。2008年,“福建土楼”成功申遗,更是为这一民间瑰宝增添了光彩。
“土楼能有今天的知名度,离不开新闻报道。”近日,南靖土楼景区的相关工作人员说。漳州拥有众多的土楼,它们多姿多彩。作为主流媒体,《闽南日报》长期关注土楼,特别是在土楼申遗过程中及申遗成功后,更是利用优势、重点倾斜地给予广泛深入、全方位的关注。
申遗成功5年来,通过新闻报道的助推,土楼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不仅自身,连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在发生嬗变。
“厝包楼,子孙贤,楼包厝,子孙富,和贵楼啊和贵楼,大富大贵大土楼……”正如歌中所唱,如今的土楼人家因为有了世遗的“金名片”,声名大振,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伴随土楼旅游而来的巨大人流、物流,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的土楼农民“洗脚上岸”,大唱旅游经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和贵楼楼长简良发,是土楼“第五奇”。来到南靖土楼,许多游客都少不了要找他当导游。1999年,南靖县启动福建土楼申遗后,简良发配合镇村,整治土楼,并当起义务讲解员。2008年,申遗成功后,简良发被聘为景区售验票员。他的妻子张盛梅以前打理自家的农地,每年只有2000元的收入,后来也成为景区保洁员,收入连年增长。
日子越过越好的不仅仅是简良发一家。在云水谣的土楼旅馆中,“经纬小调”的名气可不小——名字是副省长陈冬所题、牌匾由著名书法家李木教书写。老板简先生不惜成本,连续三年滚动投入200多万元,请来专业设计师、专业团队打造“星级宾馆”。开业以来,旅馆客源不断,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还吸引了许多影视剧组先后食宿于此。
如今,在南靖土楼景区所在地书洋镇、梅林镇,靠参与旅游服务增收的农民已不下3000人。不少农民办起了土楼宾馆、土楼饭店、土楼纪念品商店,就是在地处高海拔偏僻山区的土楼景点内,当地居民也纷纷拿出平时家用的药材、笋干、菜干、野菜、菜瓜布等土特产,在自家门口摆摊,向游人出售,找到增收捷径,分享土楼旅游发展“红利”。
土楼申遗成功,还产生强大的“磁吸”效应。不少有眼光的年轻人看到机会,纷纷返乡创业。大学生简佳强是梅林镇官洋村人,几年前,他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说服几个同学和他一起回乡创业。他们创办了云水谣民俗文化馆,通过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向游客介绍土楼糯米酒、乌龙茶和提线木偶等乡土文化,并现场售卖。“通过打文化牌,带动产品销售,现在每天都有近2000元的销售收入。”简佳强说。
一些企业也纷纷增资扩产。台商黄文广在南坑镇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创办天绿菇业有限公司和投资210万美元创办百亩咖啡观赏园后,决定再次投入巨资创办天绿有机肥有限公司。据统计,近年来,南靖县新签约和增资扩产的台资企业项目已有16家,总投资额近10亿美元。(记者 陈瑞珠 通讯员 林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