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新思维,谋划大旅游。在厦深铁路即将开通之际,12月13日,由省旅游局、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高铁时代福建旅游发展机遇与对策”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国内知名旅游创意策划企业、大型旅行社负责人,围绕“高铁时代福建旅游发展机遇与对策”主题建言献策,拉开了高铁时代福建旅游的总动员。
福建正在全力推动“环海峡旅游圈”的构建。在迈入全新高铁旅游时代的时候,如何形成“虹吸效应”而不是“边缘效应”,避免“游客”变“过客”,是当前的全新课题。与会嘉宾们分析了高铁对传统旅游市场格局的冲击、高铁旅游线路和产品要如何重组整合、福建高铁旅游的卖点以及营销创新、旅游公共服务应对之策。
旅游市场将现“快”“达”“多”
高铁时代带给旅游市场的首个变化,就是旅游市场的“快”、“达”、“多”。研讨会上,开场嘉宾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开门见山地指出,高铁将颠覆人们对旅游市场的传统认识。“高铁打破了市场距离论,开辟了客流大通道,还将快速影响旅游市场。”高舜礼说,“它将带来铁路公交化,将减少游客过夜花费,也使得城乡旅游市场紧密化,进而冲击区域旅游传统格局。”
这一观点也是与会嘉宾的共识。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和贸易研究司副司长张泰认为,高铁“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方式,将使游客数量大为增加,旅行范围明显扩大,并导致旅游淡旺季区别趋于模糊。北京巅峰智业首席经济学家高炽海则用“快”、“达”、“多”来形容高铁时代的旅游市场:“快,是旅行占用时间的节省;达,是沿线地区通达性加强;多,是高频次、大人流。”他认为,这样必然会出现五个变化,即旅快游慢,休闲游成为常态;城市串联,城市游愈受关注;来去方便,散客游成为主体;出游方式呈现多样性,尤以自助游居多;舒适便捷,商务游群体壮大。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认为,高铁是旅游发展模式及发展变化的重要外力,将导致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重构和演变,改变旅游市场客源结构,促使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均衡化”,促使旅游呈现“区域化”发展格局。高铁还会实现酒店住宿业的优化并将催生新的旅游中介组织。
关注“边缘效应”和“同城化”误区
高铁带来便捷,缩短时空距离,但并不能带来“坐享其成”的旅游收益。研讨会上,专家们在把脉福建旅游的高铁机遇时,不约而同地都指出这样一个观点:警惕“边缘效应”和“同城化”误区。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认为“极化”现象在高铁城市网络的竞争格局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学术上称为“吸管效应”,即在高铁网络中资源很容易加速配置到更具优越性的城市,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但是高铁并不必然带来‘同城化’,如果无法破除出游临界点的空间障碍,以及空间障碍带来的认识障碍、文化障碍和决策障碍,福建对长三角或更远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依然会停留在‘区域化’上。”楼嘉军说。
高炽海则指出福建即将会遇到的两大挑战—“边缘效应”和“自然增长”。“高铁开通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带来游客。福建要强化旅游目的地意识,避免出现‘边缘效应’。”他说,“另一方面,高铁必然带来客流增长。福建要努力实现超‘自然增长’,才能更好地把握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