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在本网演播厅接受专访。邹家骅摄
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福建提出“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的目标,如何打造?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务实思路,概括为“1135”。8日,福建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维荣在本网演播厅里接受本网专访,解析福建旅游的“1135”——即深化一大主题,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大重点,创新五大平台。这里包含了当前广受关注的福建针对高铁旅游时代的具体对策等。“适应高铁旅游需求,今年将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郑维荣说。
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
“所谓的‘1135’,具体来说,深化一大主题,就是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发挥对台优势,构建‘环海峡旅游圈’;突出三大重点,即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综合改革、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五大平台,包括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创新旅游营销平台、拓展产业融合平台、建设旅游标准化平台、构建智力支持平台。”郑维荣开门见山介绍今年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针对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他说,今后将着力构建绿色山地生态旅游带和蓝色海洋生态旅游带两大生态旅游带,以生态旅游发展为主题引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打响“清新福建”生态旅游品牌;制定福建生态旅游质量标准,在全省主要景区定期发布涵盖PM2.5指数、负氧离子指数等的生态旅游指数,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旅游标准体系;推动建设一批生态旅游项目。
服务高铁游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打“四大工程”
高铁时代的来临,带来游客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游客数量大扩张,例如向莆铁路、厦深铁路通车,已经很明显地带来游客增长,另一方面,自助游游客大量增加。
“这些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公共服务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方面,过去有不少短板、欠账,眼下,要适应高铁旅游的需要而加快完善。”郑维荣如是坦言。
他接着介绍了福建今年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推进的四大工程:一是旅游通达工程,推动“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建设,推动主要交通干线到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公共交通逐步完善,推进高铁与城市交通的“无缝对接”,实现高铁与公交、客运、出租车、轻轨的站内衔接。二是旅游交通标识工程,完善以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标牌、旅游交通导览图为重点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三是旅游集散中心工程,重点在向莆、厦深、合福高铁沿线的市、县,建设30多个旅游集散中心,集齐旅游咨询、交通、宣传、投诉处理等功能,让自助游游客下了高铁后,通过集散中心可以更便捷地前往旅游目的地,解决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问题。四是自驾游营地工程,随着自驾游客增多,要新建配套设施,建设一批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医疗救援、汽车维修站、加油站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的自驾车营地和汽车旅馆。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两项工作——旅游集散中心工程与旅游交通标识工程首次列入今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郑维荣介绍,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14个旅游集散中心,今年计划安排3000万元建设资金;针对旅游交通标识,则要求3A级以上景区都要完善,也要投入上千万元资金。
迎合大数据时代 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三大板块
“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作为旅游部门、旅游行业,也要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我们要把行业与新的技术,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相结合,来发展智慧旅游。”郑维荣指出,发展智慧旅游包含三大方面:一是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通过各类的移动终端,包括游客手机、电脑、Ipad,能够更方便、更迅捷地了解旅游资讯、购买旅游产品、得到旅游服务,还有推进智慧景区、智慧导游等的建设;二是智慧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加大网络营销,把福建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更好地向广大游客推介,引起他们的关注,到福建来旅游;三是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建设,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更好地进行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务,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