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上一则关于“21个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消息被疯狂转载。地球已调成“振动模式”成了流行笑话。实际情况是:目前网上流传的断层带分布结果或分布图,并非来自权威机构;活动断层带也不等于地震带,不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唯一依据;这些年的地震频率,仍在地球活动的正常范围内。
断层“年龄”跨度大
据项目主要负责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介绍,《我国21个大型城市活动断层带项目》是在2008年4月11日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验收,这个结果目前还处于进一步的整理、编制过程中间,没有对社会公布。不过,据中国地震局透露,我国正在编制第五代地震区划图,计划于今年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该图的编制根据中国大陆活动断层的分布特点与活动性质、地震类型与发生频率、地震动衰减关系等因素,确定了全国各地房屋、建筑、设备设施抗震设防的具体要求。
上海市地震局地震预测分析中心主任尹京苑说,断层带是地球表层的一种构造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陆地板块和板块之间断开的地方”。“一般说来断层在10到12万年以来一直在活动,我们就说它是‘活动断层’,或者说是年代较新的断层。”尹京苑说,一般使用碳14来测定断层的年代。“断层的时间范围很大,‘年龄’上几十万年是非常正常的。”
建筑应避开活动断层
尹京苑说,如果城市中有活动断层存在,那么建造房屋的时候就一定要避开它们。“城市规划过程中,事先都要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城市建筑物的地震设防标准(如上海是7度设防)。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等级,工程场地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活动断层等条件,是城市设防的重要依据。”
不过,尹京苑也告诉记者,活动断层不是城市设防的唯一依据。“断层研究的时间尺度没有低于万年的,有时甚至是十几万年,但是城市规划基本上都要细化到50到100年。断层研究更多的是一项科学工作,而非只是单纯地为了城市规划而做。”
地球振动不等于地震
自从新西兰、日本、缅甸等国相继发生较大的地震灾害,人们的灾难神经似乎就被“触动”。互联网上,一些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等网站获得的“今天××地区又发生××级地震”的消息被迅速传播。不少网友半调侃半担忧地说:地球已经调成“振动”模式。尹京苑说,其实,地球一直都是在振动的,振动和地震是两码事,目前还没有发现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虽然进入2010年以来,地震活动显得越发频繁,但还在地球活动的正常范围内,人们不必对近来的地震太过恐慌。
据统计,地球每年要发生2万多次地震,5级以上的超过2000次,6级以上100多次,7级以上也有10多次,但多数是发生在无人或人口稀少的地方。“以前地震震级记录的方式较为落后,一些很低震级的地震往往记录不到。但随着地震仪器的精密度提高,现在甚至能测到等级为负的地震。因此,一些专业的地震台比以前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要多得多。同时,由于信息传媒的发达,也使得人们感受到的地震信息较以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