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路这株老槐雅号“山阳古槐”,因其所处的古槐路是济宁城的至高点。历史上有“水漫全城,此处独安”之说,济宁人乃巧作奇思,取“渔翁失舟至此叹,山阳樵夫窍作观”之意,命名此地为“渔山”。古槐位于渔山之南,山南为阳,故名“山阳古槐”。相传,唐代开国名将尉迟德走访他的好友,曾于大槐树下停足留连,勒马观看,从此留下了“敬德勒马看古槐”的千古佳话。至于老槐树洞中的白老鼠精变成小媳妇的传说,更为老槐赋予一种神秘的色彩。
“山阳古槐”确切的历史年代,已无史籍可考,但济宁人俗称其“千年古槐”,也可说年代久远,民国初年,旅居济宁的北平学者王益芝先生见这棵古槐苍劲挺拔,曾手书篆体石刻“山阳古槐”,嵌在其树的围墙上,今古槐远远望去,盘根错节,弯腰扭身,木质已锈蚀中空,仅存苍老的树皮,凝聚着济宁城的历史沧桑。前几年沉睡多年的古槐树皮喜发新枝。可惜1992年的夏天,一场电闪雷鸣的暴风雨,折断了古槐萌发的新枝。现在所见的从它的根部萌发出的第二代子槐,生机勃勃,苍翠成荫,与古槐的老树皮一起,形成了一幅“古槐抱子”的景观风景图。
这是个相当久远的故事。
有位老渔夫,这天出门去深水里打渔。晴朗朗的天突然不知道怎么就变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待到风平浪静时,他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隐隐约约就看见前边有座雾蒙蒙的山。他把小船慢慢地划了过去,看见山脚那棵冲天大槐树,树上有个硕大的老鸹窝,树后有座土地庙。他便系好船到庙里上柱香磕了两个头,出了破烂的柴门,阳光直刺得他眼都睁不开,那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下躺着一个打柴的樵夫,他便走过去问路。樵夫说:“老人家你从哪里来,你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还真不好回答。我只知道从俺爷爷的爷爷那辈起逃荒到这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来时就带了这么棵小槐树,今天就长成了这么粗。”
老渔夫从没听说 水的这边还有这么座山,还有这样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老人孤身一人,也自觉回去没啥意思,搭了个棚子住下来,开一片荒地,喝一盅老酒,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以后又过了很多年,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搬来一些逃水灾的乡民,这里人烟渐渐多了,水退了就成了镇子。十年九涝的日子人们过怕了,就给这里取了个吉祥的名字“济宁”,去的就是济水安宁的意思,那山就是后来的渔山。
都说老槐树已活了多年成了精,化成了蒲松龄笔下的槐公子,去江南踏青玩去了,农历三月三,它手持宝扇走在江南的小街上与陈家的小姐撞个满怀。人家丫鬟可不依,非要他赔礼,陈小姐见他眉清目秀说:“算了,算了。”只在这一刻槐公子的眼睛定格了;天呐!这不是我梦寐以求的女人吗?如此这般打听到陈府,老妇人见他一表人才,像个官宦书香子弟,有意把女儿许配与他,不多日,便完了婚。小两口恩爱有加,生下一子,不知不觉,出门已三年有余,槐公子十分思念家乡,遂告别妻儿老小,回济宁了。
人们惊奇的发现死了三年的古槐又活过来了。那边孩子想爸爸,媳妇想丈夫,老人家便准备车马送女儿外孙出门。临走前槐公子交代说:“如果想我就到山东济宁的南门口山阳古俊,那便是咱们的家。陈小姐来到南门口,逢人便打听槐公子,人们都说不知道。一个背井离乡的妇人还带着孩子,可想当时的孤寂,无助又无奈。坐在大槐树下哭开了花,猛一抬头见树后的小庙上多了一副山阳古俊的牌子。联想到槐公子的话,又看看这搂抱粗的树,陈小姐便明白了,知道他原是古槐的化身,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娘俩买了香烛、供果,对着大槐树祭奠哭了一番,就回了江南。这古槐活了几年又死了,人们纷纷传说他又回江南和他妻儿团聚去了……
古槐树耸立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口,也许神槐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感染了人们吧,不知从何时起,来此看病的人都喜欢到树下许愿,既然是神槐,就为亲人祈福吧!据说挺灵验的。所以现在的古槐树挂满了红绸,护栏台阶上也常有香烛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