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跟随潜水摄影师的镜头,让我们穿越平静的水面,潜入那片蔚蓝,欣赏斑斓珊瑚的绚丽,分享与鱼儿嬉戏、和海豚共舞的乐趣,体验座头鲸的歌声穿越身体的震撼……
那些热爱海豚的徒手潜客可以与海豚们进行目光的交流、身体的互动, 仿佛在水中共舞!
拍摄时间:2009年11月 地点:日本 御藏岛
2002年一次在三亚出差,吴立新偶然接触到了潜水。海底的奇妙景象令他异常兴奋,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全新世界的大门。从此,他一边学习潜水一边尝试水下摄影,开始是用小数码相机加防水罩的简单装备拍拍纪念照,后来干脆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
每次外出拍摄,吴立新都要背着近15公斤重的相机、镜头、电脑,再背一个近15公斤的水下摄影器材包,还要托运近30公斤的潜水器材。如果在国内拍摄,要携带的器材更多,空气压缩机、潜水气瓶,有时甚至还要带机动橡皮艇。尽管辛苦,但对吴立新来说,能够找到合适的水域下去拍摄、发现新鲜的水底生物是最快乐的事。
清晨,国王泉附近的西印第安海牛比较活跃,看到潜客,它们就会主动靠上来,指望你能替它们“抓痒”。
拍摄时间:2010年2月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
经过数千公里的漫长旅途,雌鲸来到位于日本东京以南1000公里的小笠原群岛海域并产下幼鲸。
拍摄时间:2009年3月 地点:日本小笠原群岛
在水中拍摄可不是会潜水那么简单,相机和闪光灯都有各自的防水罩和支臂,这些在陆地上重量接近15公斤,在水下只有不到1公斤左右的负浮力,必须经过训练才能控制平衡的状态去自如拍摄。
想捕捉到海底美妙的图片,除了过硬的摄影技术,还要了解动物们的习性。如何靠近才不会让它们受惊,如何抓住它们最引人的神情……很多人害怕在海里遇到危险,但吴立新笑着说:“其实在海底危险多数来自自己,只要你了解它们的习性就很容易避免攻击。鲨鱼的种类有400多种,而对人类有过攻击记录的仅有牛鲨、大白鲨、虎鲨等几种,而这几种往往也是因为你进入了它的警戒范围或浮在海面上被误认为是它喜欢的海豹、海狗等食物。以我的潜水经历来讲,我都是想办法去接近鲨鱼,而不是逃离它。”
鱼群中的摄影师。大目鲹常常聚集在一起巡游在珊瑚礁附近的海流中,数量成了它们防御的手段。
拍摄时间:2009年2月 地点:马来西亚诗巴丹岛
桌状珊瑚是众多造礁石珊瑚中的一种,它们不断地延展,与其他种类的珊瑚争夺着透过海面照射下来的阳光。
拍摄时间:2010年6月 地点:中国南沙群岛
听吴立新谈起海底的生物,仿佛聊到久违的亲密朋友。他总是津津乐道第一次在汤加亲眼见到座头鲸时的巨大震撼——座头鲸有水下金丝雀的美誉,它们每年在极地捕食,然后回到赤道附近的海域进行求偶、交配、产仔、育婴,“当12米长身躯的雄性座头鲸迎面向我靠近时,它求偶的歌声通过海水穿透我的身体,那一刻所带来的震撼无法形容!会有种迷离感,就好像自己融入了大海。整个人愣在那里,几乎忘记了拍照。”
鳚鱼胆小而又好奇,看到“陌生人”就会躲起来,可又忍不住不停地窥探。
拍摄时间:2007年5月 地点:日本冲绳
这一带海底峭壁上生长的海扇里,几乎都住着一条机敏警觉的长鼻鹰鱼,它们总是不断地巡视着自己的家园。
拍摄时间:2007年1月 地点:太平洋 帕劳
此外,火焰雷达鱼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海底生物。它与虾共生在一个洞里,平时虾负责挖洞,它来放哨。火焰雷达鱼警惕性非常高,放松时背上的鳍竖起来,警觉时鳍会倒下。拍摄时距离数米外就要特别缓慢地靠近,一旦发现鳍倒下了就要停止移动,如果它的尾巴已经伸入洞内通知虾,那就要后退了。你好不容易安全地移到它面前按下快门后,如果想换个创意再拍的话,就要原路退回,在远处换好姿势再重新靠近。
还有一种鱼,它在嘴里孵化,小鱼会接连不断地从大鱼嘴里喷出,非常惊人。但这个孵化过程通常在凌晨4点钟左右发生,所以必须起个大早才能看到。
蝠鲼是鲨鱼的近亲,可是它却以浮游生物为食,性情温顺,姿态优雅。
拍摄时间:2006年3月 地点:泰国斯米兰群岛
糖果蟹(Candy Crab)属于共生蟹,共生在红色的软珊瑚上,它的颜色和形态看上去和宿主几乎无法区分。
拍摄时间:2007年12月 地点:印度尼西亚
投身潜水摄影后,吴立新跑遍了世界各地知名的潜水海域,印度洋的毛里求斯、马尔代夫,西太平洋的帕劳,非洲的红海……但渐渐他意识到,单纯追求美丽的摄影画面已经不够,和国外相比,中国在自然环境中记录的海底生物影像太稀缺了,需要有人专心从科学和视觉角度拍摄,记录水下的环境和生物,并唤起人们对海洋的保护意识。
于是,吴立新决定把拍摄重点转到国内,与渔政、海洋水产养殖等部门建立联系,争取下海拍摄的机会。他足迹遍布黄海、东海、南海、青海湖、秦岭的山涧、广西喀斯特溶洞中的地下河,寻找江豚、白海豚、青海湖湟鱼、秦岭细鳞鲑、洞穴盲鱼等珍稀物种。“很遗憾,白鳍豚已经永远看不到了,其他的我还在尝试寻找、拍摄,努力实现‘用影像保护自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