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评论 耀琪
建文化名城,不该只想着怎样把庙堂重复包装、扩大再生产。因为穿衣戴帽、仿古文化、地标建筑,只能让百姓看热闹,多赚些门票,很难有什么国际地位。如今全国的景点复古已经同质化,广州跟着去做,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会成为文化人士向往的乐土。须知今天遗留的名胜古迹,恰恰是数百年前中外文化融冶一地的印记。要打造一座文化名城,还要是世界级的,应该从文化规划而不是旅游规划做起。
广州两会期间,传出一个声音:广州要结合“十二五”规划,按照国家赋予的定位发展,着力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于是,关于文化名城的话题,又成为各方关注的新热点。
不过,何谓文化名城,现在的直接动力基本都是落到了旅游上来,似乎只要吸引更多人来广州旅游,就能带动一系列的商旅餐饮行业,并贡献GDP。按照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老思路,广州确实应该继续发挥想象力,追寻历史,强势包装,并打造出类似荔枝湾、东濠涌、广州塔这样的景点。这也是国内许多城市把历史变景点、把文化变经济的快餐路径。
然而,如果文化名城仅仅停留在传统之上开新花,那么这样的逻辑仍然是层次不高,甚至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因为要论深厚的华夏文化,中原及北方地区有着毋庸置疑的地位,无论古城、皇宫、陵墓、园林、寺庙、名山,都不是广州目前的存量历史能比拟的。广州不是历史政治中心,文化古迹再出名,也只是本土奇葩。论渊源、历史、级别,都不能让成熟的旅游者趋之若鹜。珍惜保护则可,强行上档次、搞申遗、和北方名城去攀比,那就毫无必要了。
停留在历史,满足于旅游餐饮,往往会忽略对文化本质的思考。须知,文化名城的前提应该是更宽松的艺术氛围,更自由的文化空间,更多元化、多族群的异质生活方式。这样才会营造丰富的文化土壤,水到渠成地诞生出众多的创意园、画家村、设计园区,才会有不同层次的歌剧院和博物馆,才会有强势的艺术团体和名人,以至于扬名世界。无论巴黎、威尼斯,还是北京、上海,文化名城都是全方位吸纳一切优秀文化基因的。甚至一座没有什么历史的城市,也可以成为文化名城,并影响世界,只要它有丰富的文化创意远见与规划。
建文化名城,不该只想着怎样把庙堂重复包装、扩大再生产。因为穿衣戴帽、仿古文化、地标建筑,只能让百姓看热闹,多赚些门票,很难有什么国际地位。如今全国的景点复古已经同质化,广州跟着去做,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会成为文化人士向往的乐土。须知今天遗留的名胜古迹,恰恰是数百年前中外文化融冶一地的印记。要打造一座文化名城,还要是世界级的,应该从文化规划而不是旅游规划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