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黑熊妈妈带着小熊出现在公路边时,游客的兴奋程度绝不亚于踏上阿萨巴斯卡冰河,众人纷纷停车争睹黑熊风采,不知不觉就形成一串长长车阵,路过的驾驶员当然心生好奇,也跟着放慢车速探究,道路顿时堵塞,一般称为“熊堵塞”……
【关键词】 加拿大旅游攻略
|
|
Traffic Jam是塞车的意思,而“Animal Jams”指的是观赏野生动物而引起的堵塞,之所以教你这个单词,是因为这将是你在落基山国家公园中最常遇到的状况。野生动物是加拿大落基山吸引游客的主要元素之一,当黑熊妈妈带着小熊出现在公路边时,游客的兴奋程度绝不亚于踏上阿萨巴斯卡冰河,众人纷纷停车争睹黑熊风采,不知不觉就形成一串长长车阵,路过的驾驶员当然心生好奇,也跟着放慢车速探究,道路顿时堵塞,一般称为“熊堵塞”(Bear Jam)。而公园里的马鹿、大角羊也不少,因此也常发生“马鹿堵塞”或“大角羊堵塞”的情形。有趣的是,堵塞车阵的长短,通常与动物出现的频率有关,看马鹿的车队一定短于大角羊,最长的堵塞当然是观赏黑熊或灰熊的车阵。
由于动物出没无法预测,在公园里驾车,最好遵守时速限制,随时提高警觉。看到动物时放慢速度,并使用紧急号志灯,以提醒后车减速。由于落基山路多为交通要道,因此遇到Animal Jams时不要立即停车,应找到适合停车的路肩才能停车,以免妨碍交通。为了让你对眼前的动物有更多了解,本单元特别介绍了几种你有可能看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
|
|
黑熊、 灰熊
黑熊体型较灰熊小,脸部比较多线条,背部不像灰熊隆起一团肌肉;虽然称作
黑熊,但其毛色不一定是纯黑,有时也偏红棕色。母熊3~6岁成熟,来年夏天交配一次,怀胎7个月,冬眠时期小熊在洞里出生。4月间从冬眠苏醒后,黑熊常在最早融雪的谷地路边觅食,野草、树根、块茎都吃,毫不偏食;夏天森林边缘的水牛莓(Buff- aloberry)是黑熊最主要的食物,由于慕宁湖路及冰原大道边盛长莓果丛,因此经常发现黑熊踪影。灰熊的活动范围较黑熊大,冬天却不像黑熊般专心冬眠,偶尔也会出洞觅食充饥。
虽然是肉食动物,但迫于形势,落基山上的灰熊也无所不吃,而且大多素食。灰熊较长的爪子得以挖掘块茎或捕捉洞里的小型哺乳动物,隆起的背肌更提供灰熊捕杀大型哺乳类动物的动力。灰熊5~7岁成熟,之后每两三年才交配一次,每次生出的一两头小熊还要跟在身边两三年。沿冰原大道的弓河上游、沙斯卡奇旺和桑华普达谷地,较有机会看到灰熊的踪影。
|
|
如果与熊不期而遇……
坐在路边车阵里和一堆人一起看熊,热闹、刺激又有趣; 但是单独走在步道上, 一头大黑熊突然出现, 或是露营夜晚醒来, 营帐外熊影幢幢,热闹、刺激、 有趣的感觉瞬间烟消云散, 变成恐怖、恐怖、恐怖……
如何避免遇上熊?
◎ 不时拍手、唱歌、 大叫, 让熊知道有人路过; 熊通常会避开人。
◎ 白天行走步道,不离开规划的步道范围, 避免单独进入偏僻的深山。
◎ 适当储藏食物甚至化妆品,适当处理垃圾。露营煮食的地点, 宜与营帐保持相当距离;避免穿着煮食时的衣服进入营帐,以免未散的食物气味提供熊觅食线索。
◎ 发现新鲜的熊爪印、粪便、新掘的土壤或动物尸体时,最好立即离开附近地区。
如果不巧遇上熊?
◎ 保持冷静,停止动作但小声说话,让熊知道你与猎物不同;然后缓缓后退,或等熊先离去才走开。尖声惊叫或拔腿奔逃只会引起熊更大兴趣。记得!熊是肉食动物,虽然落基山上的熊迫于环境大多吃素!
◎ 虽然小熊很可爱, 但如果发现小熊时, 万万不可接近, 因为母熊一定就在附近;不管是哪一种熊, 保护小熊的母熊都是最具攻击性的。
◎ 假若熊攻击是因为受惊自卫,面朝下躺下, 用手护住头颈装死, 可以让熊减轻威胁感。
◎ 假若熊扑上来开始攻击,立即还手, 让熊知道猎物并不容易到手, 最好知难而退。
|
|
大角羊
大角羊是班夫的代表,公羊头顶的大角,先向后伸再弯曲向前上钩,戏剧性绝不亚于京戏头冠,重量可达到体重的13%;角上明显的轮环像是树木年轮,透露出大角羊的年龄。母羊毛色和公羊相同,身材较小,头角像一弯小月牙。夏天公羊喜欢组织“单身俱乐部”,成群游荡于山坡林间觅食;母羊则多半带着小羊逗留谷地。秋天,为争取母羊青睐交配,“单身俱乐部”的成员们可能兄弟阋墙,但还是先礼后兵,如果侧身可以比出大角高下,便能免去战争,否则头角对撞的决斗会一直持续到分出胜负为止。所幸公羊大角质地坚硬,很少因碰撞折断。班夫镇附近的明尼通卡湖畔、黄头公路东行到贾斯珀湖附近、慕宁湖与麦迪生湖之间,以及库特奈国家公园的辛克来峡谷(Sinclair Canyon),都经常可以看到大角羊的身影。
骡鹿
骡鹿因两只像骡子般的大耳朵而得名,水汪汪的大眼睛不时盯着人瞧,像是防备,更带有几分好奇。骡鹿与白尾鹿在尺寸及毛色上皆很相似,最容易分辨的差异在于尾巴。骡鹿尾巴宛若一支白色大毛笔,笔尖还蘸着黑墨汁;白尾鹿的白尾反而不容易看到,只有小鹿受惊翘起尾巴奔逃时,才突显尾巴的白毛。
马鹿
加拿大马鹿拥有深棕色的头颈和腿,身躯呈棕色,而白色的臀部配上同色短尾却最为抢眼,难怪印第安人将它们称为“白臀”(Wapiti)。尽管如今在班夫及贾斯珀国家公园处处可见,但在 19 世纪最早到达落基山的皮毛商、勘探队记录里,都不见其踪影。
1917~1920年,先后三批马鹿自美国黄石公园乘火车到落基山,并放养于弓河和阿萨巴斯卡河谷地,自此马鹿开始出现于班夫与贾斯珀,一度还因繁殖过甚危害生态,必须定期执行“枪决”。
马鹿大部分时候成群聚集谷地,以班夫和贾斯珀镇周围最为常见。夏天时,公马鹿会移往较高处觅食,养壮身体也长好头角,准备秋天争取交配权。只有公鹿头上有长角,每年冬末头角脱落,鹿茸于春天钻出,经过一整个夏天培养,到秋天正好派上用场。季节一到,公鹿顿时变成“号角男孩”,不时昂首出声,吸引母鹿注意,更用头角摩擦树干,释放求偶气味。母鹿于每年五六月生产小鹿,小鹿很快就跟得上妈妈的脚步,母子悠然漫步在马路上,经常让人必须停车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