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徐露 熊星星 通讯员曹巧红)
编者按 刚刚结束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有关“旅游”的话题令人印象深刻。大会主题报告中多处提及旅游,并从强化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和优化经济结构的角度,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整合和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旅游支柱产业”。旅游产业于地方经济影响如何?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离支柱地位还有多远?带着思考,记者来到了湖北省旅游局。
6月14日,省第十次党代会闭幕第二天,记者来到省旅游局。正好碰上该局在传达党代会会议精神,研讨如何抢抓机遇、壮大旅游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强化
旅游业近些年的长足发展有目共睹。
2009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0年,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 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湖北支柱产业加快培育。
与之呼应的,是旅游业在这两年里爆发式的增长。2009年,湖北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4亿元;2010年更是以45%的增长,实现总收入1460.53亿元,GDP占比超过9%,并首次进入全国旅游前十;到2011年,旅游再以35%的高速增长,实现总收入1992亿元,GDP占比达到10.17%。
三年间,旅游业迈了三大步,为支柱产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曾经做过综合经济管理的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深知旅游业于地方经济的撬动作用,在与地市州领头人的交流中,他总是不遗余力地表达这一观点。除了“旅游战略”,他甚至还提出旅游的“倒逼效应”。他解释,如果以旅游为发展目标,自然就会考虑到规划整齐、环境保护、配套设施,牵一发而动全身,交通、商贸、工业、农业就都动了,这就是发展旅游的多米诺。
如今,全省多个城市把旅游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襄阳旅游活市,就是要让藏在史书中、文化学者脑海里、博物馆里的文化资源,插上旅游的翅膀,从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襄阳说。
随州则以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为龙头,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拜炎帝始祖、听编钟神曲、看曾侯古墓、泡玉龙温泉、游灵山秀水”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
咸宁围绕“香城泉城”加大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目前,“泉城”已名声在外,下一步重点打造的便是“香城”。
以旅游为支撑的神农架,旅游富民的观念更是早已深入人心。本届党代会报告指出,将支持神农架建成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未来十年将是神农架林区裂变式发展的十年。
为县域经济彰显活力
“旅游业像一把钥匙,应用这把钥匙撬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张达华的理念与多个县市不谋而合。
鄂东麻城对此感受最深!曾在大别山享有“小汉口”美称的麻城,因为各种原因,工业于近20多年衰落了,经济发展难以找到新的引擎。2007年,“龟峰山杜鹃”异军突起,麻城以“赏花游”闻名天下。今年杜鹃文化旅游节期间,50万人醉游花海,该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
鄂西有长阳。该县依托武陵山区特有资源,着力打造清江画廊百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2011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6亿元,旅游经济实现连续七年大幅增长。
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的郧西县,曾为发展县域经济苦苦探索——发展农业没土地,发展工业没基础。最终,该县确定“旅游立县”战略,全力打造“七夕”文化旅游品牌。2010年至2011年两年多时间,围绕旅游,全县实施了21大类108个城建项目,总投资23亿元。旅游发展不仅带动10万人就业,也拉动了经济整体发展。去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郧西位次飙升15位。
张达华说,黄金十年同样是湖北旅游发展的黄金十年,湖北旅游将充分发挥在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力争成为湖北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