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元的一个汉堡,十四五元的一份套餐,十七八元的一份牛排……近年来,洋快餐店在茶乡安溪遍地开花,一到下班时间或节假日,那里总是人满为患。
而安溪湖头小吃,从其传承年代、种类特色及味道色香等方面来看,并不亚于洋快餐,影响力却仅限于本县及周边地区,其扩张势头、经营效益也远不如洋快餐。面对各类洋快餐及兰州拉面、四川麻辣烫、沙县小吃等外地风味小吃涌入,湖头小吃业该如何突围呢?
溯源:出自淮扬菜系
“湖头自古北通内陆山区,南抵沿海地带。明清时期,这里各地商贾云集,他们把自己家乡的特产也带过来,使湖头逐渐成为山珍特产、洋货海味、舶来品的销售中心。”安溪县湖头镇文化站站长李绍清介绍说,当时湖头人进京为官的很多,从汇集京城的各地名厨中学到了不少烹饪技术,其中以“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淮扬菜烹制技艺为最;返乡后,他们又触类旁通,推陈出新,于是各种别有风味的小吃应运而生。
“湖头传统小吃有一百多个品种,遍布街头巷尾,有‘顶街芋包,下街粿’之说,流传至今。”说起湖头小吃,该镇湖二村支部书记李清黎如数家珍,“目前市场上最受赞美的小吃就有二三十种:米粉、鸡卷、观音茶叶焖肥鹅、芋包、咸笋包、糯米糕、安米果、油葱粿……”当地还流传这样的顺口溜:“湖头小吃摊,三步有一摊,大街小巷都摆满;上起影剧院,下到四角井, 到处都有小吃的风味,花样多,又便宜, 包你吃饱吃巧又满意……”
安溪湖头特定的人文因素,形成湖头小吃独特的地方风味,并代代传承。“每逢佳节,我们湖头家家户户都会动手,做上几样喜欢的小吃。”李清黎说,要是遇上婚丧嫁娶或敬神祭祖的日子,湖头人更使出十八般武艺,制作出各色各样的特色小吃,堪比满汉全席。
“单就一个七月节,你来湖头就能充分感受湖头小吃的魅力。”李绍清说,农历七月份,湖头镇的每个角落、每户人家都会做“芋包”等小吃,互相宴请,热闹非凡,盛况持续半个多月。当地人把这习俗编成顺口溜:“十五普万仓、十六普新门、十七普迦楠……二九溪后渡、三十普全部。”正因为这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为湖头小吃的纵向传承提供了土壤。
“不过,现在能把百来种小吃都做出来的人寥寥无几,不少湖头小吃的传统制作技艺已经失传或正面临失传。”李绍清说。
现状:藏在深闺人未识
在安溪城区的几家湖头小吃店,笔者看到,其经营环境大都较为简陋,食点种类、价位依靠约定俗成,店面形象也各不相同。无论是在城区还是乡镇街道,大多数湖头小吃沿袭“夫妻店”、“兄弟店”经营模式,这使得湖头小吃的发展缺乏约束和制衡。
“车站附近两家湖头小吃相距不过数百米,口味却差别很大。”家住龙凤都城的林美华女士说,由于上班时间关系,中午没法回家做饭,她常在外面小吃店就餐。“不少小吃店尽管都打着湖头小吃的名号,小吃的内容也都基本相同,但因为经营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
缺乏行业标准、管理匮乏以及整合困难,是阻碍湖头小吃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
“‘吃不出碗,带不出店’,湖头小吃无法规模化、工艺化、标准化生产,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没有形成行业组织等因素,大大制约着湖头小吃的发展。”安溪县工商局局长白志荣说,当前湖头风味小吃的经营者大多停留在卖产品的初级阶段,缺乏整体的文化包装与营销意识,加之没有统一的注册商标、店面形象、价格体系,未能进行统一有效的宣传推介等,使得湖头小吃“藏在深闺人未识”。
安溪县湖头镇党委书记林志煌认为,湖头小吃没能走出更远,不是实力不够,而是与湖头人的传统意识有关。他说,在清朝鼎盛时期,湖头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条件优越,人称“小泉州”,造成湖头人偏爱自给自足的休闲生活,而选择在自家门口经营,不愿跨出第一步。
“要是有‘走出去’的意识和勇气,那将别有一番天地。”林志煌说,湖头小吃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多是家庭小作坊,属于薄利多销型,一些小吃业主想扩大经营规模,但又不想承担过多的市场风险,考虑到外地开店动辄要投资十几万元,且短期内很难赢利,便选择厮守故地。
林志煌表示,政策扶持不足,资金支持缺失,以及品牌意识低、宣传力度较弱等,也是制约湖头小吃业发展的原因。
期待:走中高端路线
安溪县湖头镇党委副书记高刚福介绍,湖头小吃从清朝名相李光地后开始名声大噪,有着300多年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每道小吃无论做法还是取材,道道不重复;食材保持原生态,主要菜肴完全出自农家,土生土长,在烹制过程中无需再加任何调味品,具有相当高的养生价值。
“湖头小吃与沙县小吃不一样,它有主食有点心,可借鉴快餐经营模式,走中高端路线。” 高刚福举例,比如,可结合当地南音文化,让消费者边品宫廷小吃、边赏御前清曲,体验皇家享受。
高刚福认为,湖头小吃业要实现快速发展,相关部门、行业应尽快对湖头小吃从品种、从业人员、工艺特色等方面入手,摸清行业现状。同时,结合湖头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对传统小吃进行挖掘整理,赋予湖头小吃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汇集、规范、筛选,组合打包打造“湖头小吃”品牌。
然后,由“政府搭台、企业掌勺”,统一策划,整体宣传推介,提高湖头小吃的品牌知名度,用市场化的手段经营湖头小吃,把小吃做成大产业。
高刚福说,湖头小吃也应像安溪铁观音一样,成立同业公会,有统一的规定、统一的标准,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实现小吃进商场、进超市,将来还可以争取上市。
“我们可以依托慈山学校建立‘湖头小吃培训中心’或创办‘湖头小吃烹饪学校’,通过强化职业技能规范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烹饪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湖头小吃企业转型升级和外出开店输送行业人才。” 高刚福提出自己的设想。
林志煌建议,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让湖头小吃形成品牌,进行规模化发展。“只要在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多动脑子,多做工作,湖头小吃市场潜力是很广阔的。”
“今后我们将借助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三安幸福小镇、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项目建设契机,充分利用中华美食文化博览园平台,筹划举办首届湖头小吃文化节。”林志煌表示,通过营造氛围,树立湖头小吃品牌意识,同时寻求政策与资金扶持,走“走出去和引进来”道路,把湖头特色小吃推出安溪,走向全国。
“‘走出去’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湖头小吃一旦走出去,必将开创一片新天地。”林志煌充满期待。(林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