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刚过,国庆节紧跟着又来到,所以就让原本每周两天的法定休假彻底没了规矩:“上3天休6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16日起工作进入混乱状态!”如此胡乱休假,有人欢喜有人愁。从来众口难调,如此明摆着不讨好的事情,国务院假日办的官员为什么还自讨苦吃,没事找骂?
在中央政府层面,专门设置一个不干别的活,只管将好好的周末休息整得面目全非的“办公室”,明显属于“中国特色”。本来嘛,法律已经规定劳动者一年中有哪些休息日,该休就休,该工作就工作,碰巧周末同法定假日连到一起,那就一起休假,既自然且方便。最多因为紧挨着,但没连上,那调整一天,公众也不会太计较。谁知道从发明“长假黄金周”开始,假日办好像一发而不可收,亢奋异常,非得把每个节日哪怕再“前不逢村,后不着店”,也要同双休日给“勾搭”在一起,直闹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也在所不惜。
如果设身处地为这些公务员想想,也不难明白,身在“办公室”之内,如果完全听日历和法律的,一点不折腾,那年底总结怎么写?能不打自招说“什么事情都没干”吗?纳税人花钱养的衙门,不折腾纳税人,岂不让他们白纳税了?那才真正让勤劳敬业的官员于心不安。
何况,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无论是否有机会寻租,光是有权力可以施展,能把全国公众整得晕头转向,就让人特别感受到“有权的幸福,没权的痛苦”,不然怎么会年复一年,让节假日调休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乱,越来越不像人过的日子?如此胡闹,除了解释为权力疯狂膨胀而超出常情常理,还能有什么其他什么更好的说法?
当然,假日办不是没有解释,据说调整节假日只是“推荐”,并非强制。这听上去够宽容的,只是企业即便不愿调休,但只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特别是各类市场接到“推荐”后都参照执行了,那些想不调休的企业能顶得住吗?当大家都休了,你不休也干不成活时,推荐不就成了强制?
政府如此无视法律的明确规定,把作为国民权利的休假随意调整,目的之一是为了刺激旅游消费,因为假期时间越长,旅途越远,个人掏钱越多,拉动内需效果越好。只是真要让老百姓增加消费,提高生活品质,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无论像澳门那样,将财政收入拿点出来,让民众“同喜”,抑或像发达国家一样,切实推行带薪休假,都能产出更明显的内需增长效果,为什么不用呢?须知这假日期间多休息的每一天都得从被打乱的工作时间中找补回来,就像旅游中花费的每一元钱都得从日常生活中省下来,“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什么不同全国人民商量着办?
人类社会的节日在单纯身体休息之外,原有许多文化功能。比如,国庆节本来是一个向民众传递国家信息的仪式,在越来越强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今天,为什么不多设计些有助于公民强化国家意识的活动,而要将大家驱赶到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去呢?难道所有国家仪式都搬去深山峡谷举行了,如同封禅?至于新近设立的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和中秋的休假,都具有特定的价值观内涵,在迫切需要弘扬祖国文化的当下,为什么不开发一些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和仪式,却只顾从民众挤成一窝的窘态中打捞“黄金”?曾几何时,韩国人抢注了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端午祭”,让国人急得不行,等自己有了法定节日端午节之后,却又贬之为“购物节”,同别国保护“文化遗产”相比,这境界高低不是清清楚楚了吗?
现在可以参加“国考”,能当上国务院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必定都是高学历人员,其中肯定有不少博士。可是,不管什么节日,一律向着“旅游节”“购物节”靠拢,如此情状要是被人讥讽为“有知识,没文化”,“穷得只剩下钱”,不知道有什么辩解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