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旅游购物,人们都会联想到近两年海南实施离岛退税在推动旅游购物上取得的成功。但是,海南岛的成功却是难以复制的;而且如从全国的范围来思考,它的成功也是有限的,因为它服务的对象多是中高收入的群体,而且是在为外国厂家吆喝。如就北京旅游的发展而言,这几年“北京礼物”的提出与推广的确是一个突出的创新,但是,目前礼物的种类的涵盖面却仍然有限,所以它能够吸引的消费者和引致的消费也就仍然有限了。
旅游购物作为人类旅行活动与购物需求的结合体,如果就其经济意义来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购物消费是旅游消费中最具弹性的那部分,因此,如果从旅游发展的经济功能来考察,发展旅游时更应该对其中的旅游购物有更深的关注与研究。
□刘德谦
一、研究入境旅游购物的变化
如果关注一下旅游购物消费在旅游者总消费中的比重就可以发现,我国各地旅游购物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这里不妨以“十一五”最后一年,即2011年公布的2010年的入境抽样调查结果做个例子。该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入境游客的旅游购物在其旅游总花费中的比重为25.1%,旅游购物比重最高的省区依次是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其旅游购物在入境游客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分别是40.0%、38.3%、36.3%。2010年旅游购物比重最高的目的地城市依次是二连浩特、满洲里、佳木斯、牡丹江、喀什,其旅游购物所占比重分别是74.2%、49.7%、46.8%、43.2%、40.1%。
有资料显示,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省区靠近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二连浩特、满洲里、佳木斯、牡丹江、喀什等旅游城市,其所接待的来华旅游者,他们喜欢或大宗购买和携带的,大多不是一般的旅游纪念性的工艺品,而是他们国家(或地方)老百姓所需的生活用品。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十一五”的第一年,即2007年公布的2006年的抽样调查结果,2006年,除了靠近边境的二连浩特、乌鲁木齐、满洲里、库尔勒、喀什、黑河等城市入境游客的旅游购物消费在其总消费中占有极高的比重外,不少内地旅游城市和地区,如安顺、黔东南、岳阳、兰州、黄山、贵阳、无锡、阿坝州、景洪、承德等10个地方入境游客的平均购物消费在其旅游总消费中均占有40%以上的份额。有关原因是十分明显的。安顺:蜡染扎染几乎是每个游客的必购之物;黔东南:侗族织锦与苗族挑花让人爱不释手;岳阳:君山银针和洞庭银鱼,自用或馈赠都是难得的珍品;兰州:汇集了西北的特产,夜光杯、洮砚、刻葫芦、卵石雕、玻璃料器也久负盛名;黄山:文房四宝、各种土特产和传统手工艺品,还有黄山毛峰……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有着对中国传统商品的依托。
可是到了“十一五”最后一年的2010年,抽样资料显示这10个地方中除了云南省靠近老挝和缅甸的西双版纳州的景洪之外,其余9个地方游客的平均购物消费在其总消费中的比重,竟然还没有达到当年的全国平均水平(25.1%),连2006年比重高达50%以上的安顺、黔东南、岳阳三地,2010年的入境游客的消费比重还不及2006年的一半。
也许这还不能说中国传统旅游商品就没有销路,也不能说这些城市在传统商品市场上没有继续拓展的空间。然而,不能不让我们有所思考的,是我们一成不变地销售传统商品的思维是否已经有些过时?
本月中旬,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新出版的《北京旅游发展报告》中入境旅游市场调查反映的“外国游客最爱买茶叶”。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旅游商品仍然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也不要因为有了这一则消息,就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其一,该书中《2012年入境旅游市场情况分析》所说的“入境旅游者在京购物偏好”的39.1%比重并非“茶叶”,而是“食品/茶叶”。食品包含的内容很宽,既有作为传统的土特产的各种食用品,也有旅游者在旅途中消费的食用品,也就是说中国特产的“茶叶”在“入境旅游者在京购物偏好”中还远没有达到39.1%的比重。其二,在不同客源地的游客中各种传统商品所占比重也不同,如我国的港澳台同胞、日本游客购买“中药材/保健品”的偏好就高于“食品/茶叶”。其三,在“入境旅游者在京购物偏好”调查的11项选项中还有“服装/丝绸”一项,多少年来这都是入境旅游者在我国旅游购物消费的最大项,更是许多年来占据北京“入境旅游者在京购物偏好”半壁江山的最大项(近年来多在50%以上);应该说“纺织服装”是发展旅游购物中最能够体现我国现代优势产业的优势项,可是在2012年来京入境游客中“服装/丝绸”的购买偏好比重只占了25.8%,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显然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